赵家住着的是个座北朝南的院子,院子的结构和大多北方的农家院子没啥区别,当然了房屋肯定不是青砖水泥的,基本都是石基黄泥混着麦草坯盖的。

    一进大门,旁边是连着大门胡同放粮食杂物的南屋,左手边是一间厨房,右手边是两间西厢房。

    两间厢房,已经成婚的赵家大儿子赵霁和他媳妇王凤兰占了一间,剩下的一间赵霖和老四赵雷一起住。

    再过来就是坐北朝南的两间上房。赵满家和李银环老两口住了一间,另一间是赵霖的三妹赵雪和五妹赵雯住。

    两间上房当中连着一个过道,过道上有一道门,打开便是后院,一般也就是养个鸡,猪,还有大牲口啥的。

    赵家地处北方农村,很少有养马的,这会生产队干活的大牲口基本上也就是牛,驴,骡子。

    这年头种地都是人工,这些大牲口可是重劳力,生产队里的宝贝,说句比人还金贵那是一点没夸张,因此都在生产队里专人精心伺养着呢。

    赵家后院倒是有一间牛棚,以前也养过一头小牛犊子,五几年合并成社的时侯统一交给了生产队里,打那以后就一直空置了,现在也就存放些山上砍回来的硬柴。

    当然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家家都得有的,那就是一一西北角还有间五谷轮回之所,简称茅房。

    赵家的结构基本就是这样,老两口其实也算比较高产的了,平均两三年生一个,一共生育了七个儿女。

    只不过在赵霁之前的两个都没立住,本应排老三的赵霁养住后,后面这一串的弟弟妹妹也都养住了。

    赵满家和李银环连失两子,好不容易才养住了赵霁,难免就溺爱了些,把个要顶门立户的长子养的性格有些绵软了。

    老两囗也知道这个长子的缺点,娶儿媳妇时便寻了泼辣能拿住事的,打算是两人性格能有个互补,能分担的支撑起这个家。

    想法是美好的,而结果却是很现实的。

    "真心烦,这一天天的吵死了。"听着隔壁屋老公公走了,王凤兰推了把搂着她的赵霁,不满的朝自个男人使劲:"这屋墙薄的跟张纸似,隔壁屋打个喷嚏咱都能听得一清二楚,那咱屋有点啥动静,隔壁岂不是也能听见?"

    "听见了又咋地?俩毛都没长全的小子懂个屁!"赵霁满不在乎的回了一句。

    王凤兰气的冲赵霁直翻白眼:"呸!你不要脸我还要脸昵,我跟你说啊,咱俩结婚也多半年了,你说我这要是万一有了孩子,家里连间空余的屋子也没有,我娘来伺候月子,孩子大了住哪,跟咱们住一屋也不是事呀,要不你和爹娘商量商量找队里给咱俩在村南边批座院子,另起两间屋子,把咱俩分出去单过咋样?"

    王风兰的心思很明白,她和赵霁两个年纪轻轻的壮劳力,如果现在能独立分出去,趁着还没孩子,手里肯定能多攒些工分,钱粮,将来有了孩子日子也能好过些。

    再不济也比现在混在一起强,公婆当家,挣点工分,钱粮都贴补了几个小叔子,小姑子。一年到头啥也见不着,赶个集还得找婆婆支钱,看人脸色。

    "不咋样,你咋又提这事了,我爹娘肯定不会同意的。"赵霁想都没就把王凤兰给拒了,松开抱着她的手臂,转了个身背对着她说道:“不早了,赶紧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