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从清风观出来的时候已经日暮西山,像是约好的一般,三人都没有询问对方刚才所许之愿,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街道上人流逐渐开始涌动了,因为灯市还有半个时辰就要开始,已经陆续有店家将自己门前的灯笼点亮了。

    回到张邈的酒楼,吃了点东西,稍作了休息,看到楼下的灯市快要开始了,刘风他们便赶忙下楼去体验一下欢乐的气氛。对刘风来说灯市这种猜灯谜的活动还是第一次参加,心中自然有几分兴趣,更不用说一旁的小月儿了,女孩天生是喜欢这种活动的。

    等到西边太阳最后一抹余光消失,天色变得昏暗的时候,灯市也便开始了。各式各样的灯笼将街道点亮,街上游人络绎不绝,热闹的场景让刘风感觉和前世春节前夕采办年货时的气氛差不多。

    手里提着一个答对灯谜所奖励的灯笼,游走在众人之中,刘风颇觉得有脱于尘嚣之外,迷眼看尘世的感觉,如果不算一旁一直拉着自己对灯谜的张邈。“玉倌,快看,那些灯笼好漂亮啊,澜亲王家制作的就是不一样”刘风顺着张邈所指看去,原来三人跟人人流游玩,不知不觉来到了高台旁。

    高台上已用木板阁成多个简易的小屋,前面挂着一排秀气可人的灯笼,虽然看上去简陋,却不失雅致。因此引来不少人在下面围观,其中不乏许多摇扇玉面书生。

    他们中有的也许是来看热闹的;有的也许是借此机会一展才华,得到这个世人称颂的澜亲王垂青后混个一官半职;还有的也许就是冲着澜亲王那宝贝女儿来的。

    学宗的思想在这几百年来以深入人心,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使得现在的读书人大多自觉是玉树凌风,自命不凡。看着他们鼻孔朝天的样子,张邈恨恨的摇了摇薄扇,毕竟杂家虽说是读书人,可是始终被以权威自居的学宗所排斥,称其为乡野走夫。

    看到张邈的表现,刘风大致可以猜到点两派之间的恩怨,扯了扯张邈的袖角,“齐修兄,高山仰止,世人皆醉我独醒,心中有千秋,何必庸人自扰之?”

    闻言张邈心中豁达了许多,“玉倌所言极是,与这些只会摇头晃脑,只求功利的人计较真是失了身份。”但还是狠狠的瞪了几眼那些想靠上来借机搭讪小月儿的人,待那些人讪讪的退却后开心的笑了起来。

    看着刚才还很气恼现在却又得意洋洋的张邈,刘风和小月儿有点苦笑不得,这人心情调节能力也太好了吧,或许就是一神经大条?不知道这么明显引起众怒的么?没看到那一群文弱书生已经聚到一起了么?不过刘风也不在意,论才学自己不怕他们,至于其他方面这帮书生手无缚鸡之力,这些人再多刘风也不为所惧。

    不一会儿,澜亲王在护卫拥着登上来了高台,满面春风的宣布凡是有人通过台上十个关卡,那便能获得在幽兰园中三次取花草的机会和一副道家明圣逸虚子的松下问童子之画。

    此语一出台下皆哗然,澜亲王的奖品是太丰厚了,除去奖品以外还能得到澜亲王的关注,这些权势底层的人物怎能不为之怦然心动。

    “玉倌,我们也去试试,有道家圣贤逸虚子的名作,能拿到收藏岂不是件快事。传说逸虚子都快两百高龄,一生道法顿悟了然,其所作之画更是价值连城啊!”张邈在一旁咽着口水道。

    刘风对名画倒是没什么兴趣,只是那幽兰园让他砰然心动了。看了看一边含笑的小月儿,想到下午之时她那看着奇花异草的渴望眼神,刘风有种去搏一搏的想法。毕竟自己在叔父窦寅的教导下,已经熟读了这一世的经典著作,夺魁应该不是问题。便当下半开玩笑的接话说:“齐修兄,我若夺得名画,该如何酬谢?”

    刘风本是随口之说,哪知张邈却很郑重的回道,“玉倌若赢取相赠,今后若有所求,一定决不推辞。”看来原来外表不羁的人还是个画痴,刘风觉得有点好笑,既然能让小月儿高兴还能顺手卖一个人情给杂家,他还是很乐意的。

    锣鼓鸣后,十位看起来饱读诗书的老儒登台进入到是个阁子中,这些都是玉邴城老学者,学问自然会让参加者心服口服。他们每人主持一关卡,能全部通过者则获胜。每有一关卡被人过了以后门口的灯笼便会被取下来。在澜亲王的举手示意下,灯谜会便是正的开始了。

    刘风环顾四周,可是台下众人却无人走上去,看来是古往今来都一样,需要人来做出头鸟,既然这样,那就不要浪费时间了,自己索性上去试试。

    在身旁人惊讶的目光中,刘风缓缓的走向台去,一边的的张邈和小月儿也跟了上去。而高台的另一侧,人群闪开,另一个青衣飘逸,头束青衿的公子也从众人中向台上走去。和刘风对目而望,露友好的点了点头,刘风也礼貌的回之以礼。此人应该有点真本事,刘风心中暗暗的寻思,不管怎么样,自己特意为小月儿参加的,就一定要夺得头彩!

    在众人的目光下两人进入到第一关之中,小月儿和张邈则留在了外面。只是片刻之后刘风便走了出来,而一个童子走出来将门口灯笼取下。小月儿和张邈赶忙迎了上去,刘风接过小童手中的灯笼,随后递给了小月儿,走走向下一个关卡,而片刻之后那青衣公子也紧随刘风身后走来。

    台下众人则是看着前面登台的两个少年由第一关卡陆续走到下一个中,转眼都穿过三关,虽然白衣少年看起来领先但身后的青衣公子也紧随其后。其他的故作风流的的书生也纷纷赶上高台,因为再不凑上去,就看别人夺魁了,读书人都有傲气,谁也不相信自己不如别人,顿时台上一下子热闹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