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昼短,酉时的梆子敲过一半,日色已渐渐沉了下来,此刻金陵城晏府内的下人们亦是照着规矩将各处点上烛火。晏府南院崇安堂的梢间里头,端正坐着一位清贵的老妇,手中只攥着一串佛珠念着,直到看完手中书信神色才有了些许松动,这便是晏府老爷晏守的嫡母,金陵晏府如今的当家人晏老太太。
一旁站着的另一位老妇见老太太神色不虞,刚想开口打探两句,却见老太太的眼神如刀子一般飞来,“你自个儿瞧瞧殷姨娘做的好事!”
那老妇颤着身子去捡老太太扔在地上的几张信纸,却又不识字只得尴尬地立着,只听老太太冷笑道,“好个厉害的,趁着我和太太不随着老爷在任上,她的手未免也伸得太长了些,连曹家送去的人也敢动!现下吴姨娘已是没了,若是曹家和吴家来问,你要我如何交代?!”
老太太身后的庄妈妈瞥了几眼信纸,又听得老太太的话,已是明白了大半,见老太太气得有些发喘,一面急忙上前抚着老太太的背,一面看着那不安的老妇嘴角带着些许讽刺与轻蔑道,“太姨娘,等这回殷姨娘跟着回了金陵,您还是劝她安分些罢,毕竟她是从您院子里头出去的,又是您的干女儿。咱们老太太的话,她可听不进去。”
那老妇正是晏守的亲生母亲尤氏,如今府里都称一句太姨娘。然则礼法重于血缘,嫡母重于生母,况且晏守虽是庶子,却是一直记在老太太名下,故而她的地位自然越不过老太太。太姨娘转着眼珠子怯怯道,“吴姨娘一场风寒病死了,是她福薄,同殷姨娘有什么相干……”
庄妈妈上前一步,威势逼人,瞪着眼睛道,“吴姨娘去徽州前身子康健得很,过去不过是老爷一任的功夫,又是小产又是多病,生生没熬过这个冬天,才叫一场风寒送了去!况且,吴姨娘恰恰就在老爷任期将满之时没了,这难不成也是巧合?!只可怜了二姑娘,才几岁的孩子就没了亲娘……”
太姨娘见老太太虽留在金陵,却诸事知悉,亦是无奈,只得咬着牙跪下道,“我那干女儿大字不识一个,哪里会这些害人的把戏?求老太太明察呀!”
老太太看也不看她,只自嘲般摇摇头,“你不必替她说话,该查的我自会叫人去查,至于你……我当真后悔,当初心软没把你送出去。”
庄妈妈接口道,“太姨娘,您也惜福罢,当初老太太体念您带着老爷的苦楚,才在老爷娶了太太后给了您独立的院子,让您也体面地享享儿孙福,您遍金陵打听打听,谁家正房太太对妾室这样好的……哼,可您倒好,转头就弄出一个殷姨娘来打老太太和太太的脸面!这几年您还这么周全富贵地在这府里,已是老太太的善心了!”一席话说得太姨娘脸色发白,不过庄妈妈战斗力惊人并不打算止步于此,“太太是什么出身?她是当今皇后娘娘的堂妹,开国功臣曹家的姑娘,满门的尊贵荣耀!您倒好,竟在太太有孕的时候弄出殷姨娘来,害得太太小产,您手上可是沾了人命的!”
太姨娘缩在地上不敢说话,只偷偷觑着老太太。而老太太这等有爵之家出身的嫡女并不耐烦跟这种粗俗之人多解释,正在心烦之时,门房有人来报,“太太过来请安了。”
老太太这才乜一眼太姨娘,“出去罢。”
太姨娘如逢大赦,立即挑帘子出去了。自那年殷姨娘的事之后,太太曹氏便不大见太姨娘了,见了也当没看见,为了避免两相尴尬,太姨娘通常会在太太过来的时候识趣地退下。
曹氏带着伺候的女使婆子穿过连廊,通传之后挑帘子进去。她不过三十出头,保养得极好,眉目亦是温柔沉静,穿着一身素净的水蓝色银线玉兰花褙子,头上只用两支钗和一枚白玉扣,但名门嫡女的气度却让人不可小觑。她向老太太请安之后便坐在下首,陪老太太说话。
老太太见了她,语气亦是缓和下来,柔声道,“今儿得了老爷的信,年前应该能到金陵,这回吏部考评得了优,升了从六品知州,又调任海宁,想来你娘家兄长出力颇多,等他回来我便叫他跟你带着徽州的土仪去曹府致谢才是。”
曹氏听了只含着淡淡的微笑轻轻点头,“一家人总是该互相帮衬的,母亲不必客气。”
老太太自觉不好意思说吴姨娘之事,便叫庄妈妈大致向曹氏说了,她听了亦是叹了几口气,“可惜了她,当初我娘费劲寻了她送来,却没享几年福这便去了,回头我便在佛堂给她立个牌位时时进香罢……”
老太太搁下手中的佛珠,凝神看着曹氏,“这几年你同老爷赌气,日子过得清苦些也便罢了,可他马上就要回来,这回咱们要一同去海宁,你既是当家的太太,难不成还要叫我管着一大家子么?况且,你是嫡母,槿丫头如今没了亲娘,还是该送到你手底下养着的。”
曹氏静静听着,并不说话,只微微垂首,不知在想什么。
“我晓得老爷那时候年轻气盛,嫌你刻板规矩了些,这才弄出许多事端来,冷了你的心……只是,如今晗哥儿和明哥儿都大了,难不成要叫他们看着父母不和么?”老太太劝了几句,又喝了一口茶润润嗓子,见曹氏清冷的面庞,想起往事,语带苦涩,“……媳妇呀,你莫要走我当初的老路呀。我的小儿子夭折那年只四岁……”
曹氏听得老太太语气不对,这才抬头,见老太太提起旧事,急忙起身上前攥着老太太的手含泪道,“都是我不好,叫母亲伤心了。”
一旁站着的另一位老妇见老太太神色不虞,刚想开口打探两句,却见老太太的眼神如刀子一般飞来,“你自个儿瞧瞧殷姨娘做的好事!”
那老妇颤着身子去捡老太太扔在地上的几张信纸,却又不识字只得尴尬地立着,只听老太太冷笑道,“好个厉害的,趁着我和太太不随着老爷在任上,她的手未免也伸得太长了些,连曹家送去的人也敢动!现下吴姨娘已是没了,若是曹家和吴家来问,你要我如何交代?!”
老太太身后的庄妈妈瞥了几眼信纸,又听得老太太的话,已是明白了大半,见老太太气得有些发喘,一面急忙上前抚着老太太的背,一面看着那不安的老妇嘴角带着些许讽刺与轻蔑道,“太姨娘,等这回殷姨娘跟着回了金陵,您还是劝她安分些罢,毕竟她是从您院子里头出去的,又是您的干女儿。咱们老太太的话,她可听不进去。”
那老妇正是晏守的亲生母亲尤氏,如今府里都称一句太姨娘。然则礼法重于血缘,嫡母重于生母,况且晏守虽是庶子,却是一直记在老太太名下,故而她的地位自然越不过老太太。太姨娘转着眼珠子怯怯道,“吴姨娘一场风寒病死了,是她福薄,同殷姨娘有什么相干……”
庄妈妈上前一步,威势逼人,瞪着眼睛道,“吴姨娘去徽州前身子康健得很,过去不过是老爷一任的功夫,又是小产又是多病,生生没熬过这个冬天,才叫一场风寒送了去!况且,吴姨娘恰恰就在老爷任期将满之时没了,这难不成也是巧合?!只可怜了二姑娘,才几岁的孩子就没了亲娘……”
太姨娘见老太太虽留在金陵,却诸事知悉,亦是无奈,只得咬着牙跪下道,“我那干女儿大字不识一个,哪里会这些害人的把戏?求老太太明察呀!”
老太太看也不看她,只自嘲般摇摇头,“你不必替她说话,该查的我自会叫人去查,至于你……我当真后悔,当初心软没把你送出去。”
庄妈妈接口道,“太姨娘,您也惜福罢,当初老太太体念您带着老爷的苦楚,才在老爷娶了太太后给了您独立的院子,让您也体面地享享儿孙福,您遍金陵打听打听,谁家正房太太对妾室这样好的……哼,可您倒好,转头就弄出一个殷姨娘来打老太太和太太的脸面!这几年您还这么周全富贵地在这府里,已是老太太的善心了!”一席话说得太姨娘脸色发白,不过庄妈妈战斗力惊人并不打算止步于此,“太太是什么出身?她是当今皇后娘娘的堂妹,开国功臣曹家的姑娘,满门的尊贵荣耀!您倒好,竟在太太有孕的时候弄出殷姨娘来,害得太太小产,您手上可是沾了人命的!”
太姨娘缩在地上不敢说话,只偷偷觑着老太太。而老太太这等有爵之家出身的嫡女并不耐烦跟这种粗俗之人多解释,正在心烦之时,门房有人来报,“太太过来请安了。”
老太太这才乜一眼太姨娘,“出去罢。”
太姨娘如逢大赦,立即挑帘子出去了。自那年殷姨娘的事之后,太太曹氏便不大见太姨娘了,见了也当没看见,为了避免两相尴尬,太姨娘通常会在太太过来的时候识趣地退下。
曹氏带着伺候的女使婆子穿过连廊,通传之后挑帘子进去。她不过三十出头,保养得极好,眉目亦是温柔沉静,穿着一身素净的水蓝色银线玉兰花褙子,头上只用两支钗和一枚白玉扣,但名门嫡女的气度却让人不可小觑。她向老太太请安之后便坐在下首,陪老太太说话。
老太太见了她,语气亦是缓和下来,柔声道,“今儿得了老爷的信,年前应该能到金陵,这回吏部考评得了优,升了从六品知州,又调任海宁,想来你娘家兄长出力颇多,等他回来我便叫他跟你带着徽州的土仪去曹府致谢才是。”
曹氏听了只含着淡淡的微笑轻轻点头,“一家人总是该互相帮衬的,母亲不必客气。”
老太太自觉不好意思说吴姨娘之事,便叫庄妈妈大致向曹氏说了,她听了亦是叹了几口气,“可惜了她,当初我娘费劲寻了她送来,却没享几年福这便去了,回头我便在佛堂给她立个牌位时时进香罢……”
老太太搁下手中的佛珠,凝神看着曹氏,“这几年你同老爷赌气,日子过得清苦些也便罢了,可他马上就要回来,这回咱们要一同去海宁,你既是当家的太太,难不成还要叫我管着一大家子么?况且,你是嫡母,槿丫头如今没了亲娘,还是该送到你手底下养着的。”
曹氏静静听着,并不说话,只微微垂首,不知在想什么。
“我晓得老爷那时候年轻气盛,嫌你刻板规矩了些,这才弄出许多事端来,冷了你的心……只是,如今晗哥儿和明哥儿都大了,难不成要叫他们看着父母不和么?”老太太劝了几句,又喝了一口茶润润嗓子,见曹氏清冷的面庞,想起往事,语带苦涩,“……媳妇呀,你莫要走我当初的老路呀。我的小儿子夭折那年只四岁……”
曹氏听得老太太语气不对,这才抬头,见老太太提起旧事,急忙起身上前攥着老太太的手含泪道,“都是我不好,叫母亲伤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