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细看完周期雍的折子,嘉靖半晌没有吭声,对胡万里他确实甚为看重,三年来这个年轻的臣子带给他无数的惊喜和憧憬,铸发银元,统一全国的铜钱,彻底消除钱弊,在全国推广北方官话,解决地方官吏本末倒置的难题,推广抗寒抗旱农作物,增加北方各省的粮食产量,桩桩都是利国利民的盖世之功,一旦卓见成效,他这个以旁支入嗣大统的皇帝足以超越大明的历代帝皇!甚至能够开创大明未有之盛世!
对胡万里,他自问也从未薄待,入仕三年就从七品擢拔到四品,从边远的福建漳州调到繁华富庶的南京,数次被攻讦都是他出面极力维护,上疏建言的革新举措他也是上一本准一本,原本还想着创下一段君臣际遇的佳话,不料对方竟然稍遇挫折就径直封印挂冠而去,这让他情何以堪?对方眼里还有没有他这个皇上?百官攻讦又如何,难道朕堂堂天子,还维护不了你?还要你封印挂冠避祸?
半晌不闻嘉靖吭声,夏言微微抬起身,飞快的瞥了他一眼,见其脸上表情阴晴不定,心里不免隐隐有些担忧,胡万里的功劳他岂能不知,也知嘉靖素来对他另眼相待,这万一嘉靖舍不的放走如此人才,下诏褒奖慰留,那就适得其反了,而且也不利于攻讦三权分立。
三权分立侵害文官整体的利益,他虽然与礼仪派不合,但在大是大非的原则性问题上还是坚守立场的,不行,得引导嘉靖,彻底断绝胡万里的仕途。
李时也在偷窥嘉靖的脸色,见其脸上表情阴晴不定,他猛然想到错漏了一个可能,虽然历来官员封印挂冠,就没有下旨挽留的先例,但嘉靖年轻。又赏识胡万里。若是不顾非议下旨挽留胡万里,那会是什么情形?必然朝野大哗,勋臣也会信心大振再度挑起对三权分立的争议,即将到京的张璁也将无法自处。
想到这里,他心里既忐忑,又惊惧,既怕嘉靖雷霆震怒迁怒到攻讦胡万里的官员,又担心嘉靖任性而为,执意要留下胡万里。
“禀皇上。”夏言略微思忖之后,便开口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朝廷官员致仕请辞。朝廷皆有一定之规,胡万里身为四品高官,不经请旨,不待吏部批复,便擅自封印挂冠而去,实是沽名钓誉,蔑视朝廷......此风不可长。天下官员若皆如此,朝廷尊严何在?微臣恳祈皇上下旨,明喻天下,官员但凡封印挂冠者,用不叙永,且严查其有无贪腐行为,以正朝廷纲纪,以护朝廷尊严。”
见夏言落井下石想彻底断绝胡万里的仕途,李时心里不由一惊。担心这话会激怒嘉靖,原本来时他就准备好了一肚子的说辞,见嘉靖没有吭声,他这才大着胆子道:“夏尚书这话,微臣不敢苟同,胡万里因三权分立一事,倍遭攻讦,声名扫地,何须再沽名钓誉?
诚如应天府府尹周期雍奏折上所言,胡万里封印挂冠,实是以其一己之前程换取慈善彩票不再被攻讦,微臣窃以为,胡万里封印挂冠,实是情非得已,并无蔑视朝廷之意,请皇上明鉴。
再则,历来封印挂冠之官员,罕有复出者,吏部亦有不成文之规定,实无必要多此一举,对于严查封印挂冠之官员,微臣亦是大加赞同,确有必要,以防贪官污吏以此逃避清查,着刑部下文清查胡万里任上有无贪腐行为即可,日后亦有例可循。”
听的李时逐条驳斥他的话,夏言当即反唇相讥道:“朝廷纲纪岂容随意践踏,约定俗成又岂能.....。”
“够了。”嘉靖沉声喝道,夏言一愣,立刻意识到不妙,连忙识趣的闭口不言,嘉靖这才看向李时,道:“宗易对此是何看法?”
“回皇上。”李时忙躬身道:“胡万里虽然封印挂冠,仍不忘维护朝廷信誉,承诺对鱼台两府六县之赈济以及南京的赈济重建工程负责到底,足见其行事并不任性,这其中恐另有隐衷,微臣窃以为,应暂候两日,待胡万里请辞的奏疏送来之后,再做定夺。”
暂候两日?胡万里封印挂冠而去便不知所踪,若是真心离去,这时间拖的越久,就越难寻其踪迹,嘉靖是真心不想失去这个人才,胡万里上疏建言的月港开海和三权分立,他隐隐觉的后面还大有文章,但就此下旨挽留,他又有些抹不开脸面,一时间不由有些患得患失。
见他迟疑,李时沉声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上统御华夏,抚有万方,赏罚分明......。”
听的这话,嘉靖不由微微一笑,李时这是暗示他胡万里即便是封印挂冠而去,也逃不脱他的手掌心,要起复胡万里,完全可以从他的功劳入手,微微颌首,他便道:“那就缓两日,你们都先退下。”
待的两人退出,嘉靖也无心批阅奏折,起身在暖阁缓缓的踱步,胡万里封印挂冠这事颇为蹊跷,仅仅只是为了避祸?怕是没那么简单,朕和张璁都会保他,他岂能不知?避免彩票不受攻讦?也纯粹是借口,他如此做是什么目的?为了三权分立?也不对,徐鹏举上疏建武学,明摆着是他的主意,明知可徐徐图之,他岂会做无谓的坚持?
越想他越觉的蹊跷,这家伙不会是真的想抽身而退吧?在暖阁里转了几圈,他才停下脚步,对外吩咐道:“来人。”
“奴婢在。”近身侍候的太监忙躬身进来跪下道。
嘉靖沉声吩咐道:“马上将骆安叫来,要快。”
对胡万里,他自问也从未薄待,入仕三年就从七品擢拔到四品,从边远的福建漳州调到繁华富庶的南京,数次被攻讦都是他出面极力维护,上疏建言的革新举措他也是上一本准一本,原本还想着创下一段君臣际遇的佳话,不料对方竟然稍遇挫折就径直封印挂冠而去,这让他情何以堪?对方眼里还有没有他这个皇上?百官攻讦又如何,难道朕堂堂天子,还维护不了你?还要你封印挂冠避祸?
半晌不闻嘉靖吭声,夏言微微抬起身,飞快的瞥了他一眼,见其脸上表情阴晴不定,心里不免隐隐有些担忧,胡万里的功劳他岂能不知,也知嘉靖素来对他另眼相待,这万一嘉靖舍不的放走如此人才,下诏褒奖慰留,那就适得其反了,而且也不利于攻讦三权分立。
三权分立侵害文官整体的利益,他虽然与礼仪派不合,但在大是大非的原则性问题上还是坚守立场的,不行,得引导嘉靖,彻底断绝胡万里的仕途。
李时也在偷窥嘉靖的脸色,见其脸上表情阴晴不定,他猛然想到错漏了一个可能,虽然历来官员封印挂冠,就没有下旨挽留的先例,但嘉靖年轻。又赏识胡万里。若是不顾非议下旨挽留胡万里,那会是什么情形?必然朝野大哗,勋臣也会信心大振再度挑起对三权分立的争议,即将到京的张璁也将无法自处。
想到这里,他心里既忐忑,又惊惧,既怕嘉靖雷霆震怒迁怒到攻讦胡万里的官员,又担心嘉靖任性而为,执意要留下胡万里。
“禀皇上。”夏言略微思忖之后,便开口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朝廷官员致仕请辞。朝廷皆有一定之规,胡万里身为四品高官,不经请旨,不待吏部批复,便擅自封印挂冠而去,实是沽名钓誉,蔑视朝廷......此风不可长。天下官员若皆如此,朝廷尊严何在?微臣恳祈皇上下旨,明喻天下,官员但凡封印挂冠者,用不叙永,且严查其有无贪腐行为,以正朝廷纲纪,以护朝廷尊严。”
见夏言落井下石想彻底断绝胡万里的仕途,李时心里不由一惊。担心这话会激怒嘉靖,原本来时他就准备好了一肚子的说辞,见嘉靖没有吭声,他这才大着胆子道:“夏尚书这话,微臣不敢苟同,胡万里因三权分立一事,倍遭攻讦,声名扫地,何须再沽名钓誉?
诚如应天府府尹周期雍奏折上所言,胡万里封印挂冠,实是以其一己之前程换取慈善彩票不再被攻讦,微臣窃以为,胡万里封印挂冠,实是情非得已,并无蔑视朝廷之意,请皇上明鉴。
再则,历来封印挂冠之官员,罕有复出者,吏部亦有不成文之规定,实无必要多此一举,对于严查封印挂冠之官员,微臣亦是大加赞同,确有必要,以防贪官污吏以此逃避清查,着刑部下文清查胡万里任上有无贪腐行为即可,日后亦有例可循。”
听的李时逐条驳斥他的话,夏言当即反唇相讥道:“朝廷纲纪岂容随意践踏,约定俗成又岂能.....。”
“够了。”嘉靖沉声喝道,夏言一愣,立刻意识到不妙,连忙识趣的闭口不言,嘉靖这才看向李时,道:“宗易对此是何看法?”
“回皇上。”李时忙躬身道:“胡万里虽然封印挂冠,仍不忘维护朝廷信誉,承诺对鱼台两府六县之赈济以及南京的赈济重建工程负责到底,足见其行事并不任性,这其中恐另有隐衷,微臣窃以为,应暂候两日,待胡万里请辞的奏疏送来之后,再做定夺。”
暂候两日?胡万里封印挂冠而去便不知所踪,若是真心离去,这时间拖的越久,就越难寻其踪迹,嘉靖是真心不想失去这个人才,胡万里上疏建言的月港开海和三权分立,他隐隐觉的后面还大有文章,但就此下旨挽留,他又有些抹不开脸面,一时间不由有些患得患失。
见他迟疑,李时沉声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上统御华夏,抚有万方,赏罚分明......。”
听的这话,嘉靖不由微微一笑,李时这是暗示他胡万里即便是封印挂冠而去,也逃不脱他的手掌心,要起复胡万里,完全可以从他的功劳入手,微微颌首,他便道:“那就缓两日,你们都先退下。”
待的两人退出,嘉靖也无心批阅奏折,起身在暖阁缓缓的踱步,胡万里封印挂冠这事颇为蹊跷,仅仅只是为了避祸?怕是没那么简单,朕和张璁都会保他,他岂能不知?避免彩票不受攻讦?也纯粹是借口,他如此做是什么目的?为了三权分立?也不对,徐鹏举上疏建武学,明摆着是他的主意,明知可徐徐图之,他岂会做无谓的坚持?
越想他越觉的蹊跷,这家伙不会是真的想抽身而退吧?在暖阁里转了几圈,他才停下脚步,对外吩咐道:“来人。”
“奴婢在。”近身侍候的太监忙躬身进来跪下道。
嘉靖沉声吩咐道:“马上将骆安叫来,要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