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傅认为自己是表演者,渴望得到舞台和掌声。曾经在国外表演的时候,会倒计时式响三次铃声,为观众和演员提醒时间。

    每次铃声响起时,台下的观众就鼓一次掌,而且一次比一次响亮,这让我们在后台非常振奋。这是对我们的尊重,也让我们有更好的状态进行表演。”老师傅遗憾地说,这样的观众素养和观看习惯在国内十分少见。

    这个杂技团起源于四十年前,这些年也经历着大起大落。老师傅的徒弟最多的时候能有一百多人,现在只有三个人。随着时代的发展,杂技并不被人们所接受,似乎越来越少的父母会把孩子送来学习杂技这项传统技艺。

    也许在他们眼中,杂技这项蹦蹦跳跳的技艺远不如武术、体操等来的体面。

    现在,杂技学校里这些学生父母则大多是外出打工人员或是在家务农的农民。老师傅一记事开始就被送来学习杂技,之后成为杂技团的传承人,杂技团最风光的时候在十里八乡都是很有名。

    “我一开始学杂技的时候,师傅天天训我,一开始做师傅特别开心,好不容易熬到做了师傅,可惜杂技行业已经走了下坡路。”老师傅有些失落的说道。

    当时他每一次外出表演都特别高兴,那时候外出表演别提有多兴奋了。可是后来想要请他表演的越来越少,几乎连生活都十分困难。老师傅不得不远离杂技,他卖过保健品、倒卖货物、开过公司,到处折腾。

    在一番折腾之后,他发现杂技才是自己的最爱,已经不能离开杂技。只有做杂技的时候,他的心才能静下来,而且杂技也能够很开心,为什么不坚持呢。

    老师傅重新把杂技团重新开张,带着徒弟们到处混饭吃,可是日子上顿不接下顿。对于自己的职业,老师傅有认真的思考。

    “精美的电影其实是剪辑的艺术,我认为杂技也可以过精心编排,呈现出更好的效果,这样的编排技巧需要有人研究,这是我感兴趣的。

    同时,身为一个演员,老师傅发现两个徒弟都有舞台恐惧,这样的情绪有时候会影响到现场的发挥。他觉得可以通过对恐惧情绪系统分析,然后更好地控制力量。将杂技水平科学化,他希望通过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加以总结、研究,以利于杂技更好地传承。

    当方天行问老师傅,有没有思考杂技的未来,如何解决杂技的发展瓶颈时,他的回答很有意思,在《看见》中有这么一段,柴静问一位哈佛的老教授,社会上这么多问题,改

    起来有很多阻力,怎么改,老教授说,让问题浮出水面,让它不得不改变。

    “我现在就是希望这门技艺能传承下来,但是以后的事儿不好说。为了让社会了解这门手艺,老师傅到处演出,想让大家熟知,就是想找一个合适的人传承下去。这个人要人品好,而且还得踏实,人品好是因为我不希望他学会了就走捷径,因为这门手艺太需要心静了,不能有一点分心。”老师傅说道。

    老师傅耍杂技,便立刻沉浸到自己的世界中,现在人做事都是一时兴起,是个兴趣,真正拿它当成职业的很少了。

    能踏踏实实静下心来做事的不多了,这社会上的诱惑太多了,人们会迷失自己。

    每天赤条条躺在床上,褪去所有外在的装饰,放下所有的纷争,去体会自己,面对那个被世界或伤害,或改变,或因为种种诱惑而面目全非的自己。

    只有专心于自己的信念,才能不为世俗所动,所以陶渊明即使官场失利,也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洒脱。所以王国维即使仕途受挫,也能感受到,万籁此俱寂,但余钟馨音的闲怡。他们早已跳出了世俗官场的逐流,以悠然的姿态全心守住自我,也因此,名垂青史的他们,璀璨文坛迈入至真境界的也是他们。

    坚守本心,就要以宁静的心境恪守于世。没有人认为一个聋子能够影响音乐文坛,可贝多芬硬是用双手谱写自己的乐章。

    没有人相信单靠本国的农民能够解决亿万人民的粮食问题,可袁隆平用自己的汗水与智慧奋斗无数个日夜,换来了无数饥饿人民的安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