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号称半个大明的布匹联盟,其实力也不容小觑,他们几乎手握大明大半官办作坊的绸缎还有半数的木棉布,至于麻布,或许因为比较低端,因此没有多少份额。

    有货也就算了,这些人不但有货,还掌控着铺货的店铺,相比之下,店铺对于方书安他们来说,更为重要。

    货源与他们没有关系,影响不到。

    而这些店铺,恰好也就是方书安他们刚开始打算布局之处。

    呢绒也就是羊毛布,作为一种厚实且高端的产品,即便在后市,也是作为最好的材料之一,和丝绸不相上下。

    顶级的羊毛面料,在伦敦萨维尔街高级定制西装,折算人民币下来,一套衣服十万人民币起,花到三十万也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

    哪怕就是那些半定制的服装品牌,用上次顶级的羊毛面料,也要五万人民币起。

    所以说,筛选出来的羊毛料,怎么看,也不是便宜的料子。

    因此他们的初衷就是,先从高端门店铺货,等到一炮打响,再下沉到普通百姓都能买的起的店铺,最后推广到整个大明,让秋冬服装多一种选择。

    但是么,这样一来,他们原来的计划就要打乱。

    当然,并不是说反过来打。

    一个产品,想要从底层向上突破,实在是太难了。

    后世共和国历史上有两个品牌都有类似的经验,便是菊花厂和粗粮厂。

    菊花厂初涉终端设备之时,是给西方运营商做定制,甚至都没有自己的独立品牌商标印在上边。

    当时的终端价也就是几百块,后来随着小机器人操作系统的崛起,菊花厂似乎看见机会,便联合欧陆运营商,开始生产带有自己菊花标志的定制机。

    再后来的故事就是众人皆知,由于菊花厂善于钻研的能力,最终逆势而上,愣是从底层打入高端品牌,成就一段神话。

    故事的另一个主人公就有些实力不够。

    粗粮的开局比菊花要好,当菊花主力还在两千元以下,一千五百元奋斗之时,粗粮厂成功用核心部件的顶配拿下最具性价比的产品。

    当时可谓风头无俩。

    可惜,粗粮厂或许是因为内功不够扎实,或许是因为供应链管理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