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原正欲开口继续说下去,忽然一阵狂风卷来,仰面一个粉白的团子飞过来,将他直直地扑扑倒在地。

    柳原:“……”

    林黛玉惊讶地看着大白从柳原的衣服上爬起来,抖抖短腿望向天空,装作什么也没发生过的样子溜之大吉。

    门后的李大婶见了,赶紧跑出来同林黛玉一起,将倒在地上的柳原扶起来,一边扶一边还冲着大白消失的方向骂道,“这猪崽子真是无法无天了,下回我叫虎儿揍他去!”

    她见柳原晕乎乎地站起来,捂着被大白踹了一脚的胸口,似乎有些不适的样子,“可是哪里不舒服?”

    柳原摆摆手,忍着痛道,“还好。”

    只是心口有点疼。

    林黛玉同情地站在李大婶旁边,看着柳原慢腾腾地出了院门,歪在小毛驴晃回去了,心里还想着等到大白回来一定要与它讲些道理,下回不能再这么唬人了。

    眼看就到了六月底,鲁老三乒乒乓乓地盖了一个多月,总算在被雨水泡塌的土坯房的地基上,又建了一处新的砖瓦房。

    林黛玉把之前卖瓜剩的银两都拿出来,给了鲁老三当报酬。她又按着当地的风俗,在新房建成之际,请了隔壁的几家邻里吃了一顿饭。

    时候正是临近端午,大家吃罢了饭,便聚在一起包角黍[1]。青翠的大箬叶长在河边,村民们早早地带上筐子过去,将新鲜的叶片捋了下来。

    糯米要用碱水泡上一会儿,才能使口感更为软糯。这些都是李大婶告诉林黛玉的,她包了几十年的角黍,如今讲起经验来颇有一套。

    李大婶早在前一天晚上,就用聚了些稻草,秸秆,连同蚕豆壳,点了一堆火燃成灰,这些灰煮出来一锅黄汤,糯米放进去浸上半天,一粒粒都胀得金黄饱满。

    等糯米泡得差不多了,再取出洗净的大箬叶,填进馅料包裹成小巧的圆锥形。

    这时候就能看出各家的馅料的不同了。有些人家爱吃咸口,便捧出肥猪肉腌成的火腿,绯红的肉淋上些香喷喷的芝麻油和酱汁,拌到糯米里去。

    姑苏的人家还是以爱吃甜口的居多,便寻些颗粒饱满的赤豆板栗,掺杂着些果仁蜜饯,裹在一起包成一个三角形的角黍。

    还有些人家只爱吃白水的角黍,便随意填些糯米进去,放进大锅里煮沸后,再用文火熬上几个时辰。捞出来的时候,清香满院,剥开翠绿的箬叶,里面的糯米莹白如玉。

    林黛玉前些日子煮汤还算是得心应手,不过这些民间的细致活儿倒是全然不会,如今便跟在一旁静静地看着。

    李大婶包着角黍就跟绣花似的,不仅包得小巧别致,还格外快些。几家人聚在一起随意说些闲话,热热闹闹一个下午就过去了。

    林黛玉看了一下午,等到暮色四合的时候,才出去把瓜田看了一遭。只见青嫩的小瓜点缀在葱绿色的叶片之间,隐隐有了一个雏形,看起来真是赏心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