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后,鬼子即将发起大扫荡的信息铺天盖地,部队结束休整,移至长台东部太行山腹地的李城山区一带驻防。

    李城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此处为南太行山突出部位,地势险要,历来也是兵家必争之地,谁占据李城,谁就拥有晋东南,扼守冀中,南面紧锁太岳之地利。

    抗日初期的两年,日寇五次推行“强化治安运动”,对晋冀鲁豫根据地大大小小的“扫荡”达到534次,有时鬼子一个中队、一个大队、一个联队在根据地横冲直撞,深入根据地的腹地杀人放火,给根据地造成极大的破坏。

    特别进入1941年,是抗日根据地最困难的时期。日寇实施绝灭人性的“三光”政策,更使根据地遭到严重摧残;加上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和经济封锁,一些根据地又遭灾荒,财政、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根据地军民以武装斗争为中心,展开全面对敌斗争,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同时,实行各阶层都能接受的减租减息,发展生产,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终于渡过上半年的难关。

    这年初夏,营部来了位军伍出身的军人,潘志明副营长,23岁,是东北察哈尔人,原在东北军,在北大营时就跟日寇打过仗,“77事变”后,他就参加了红军。

    团部决定,把武福有从3连抽调到1营营部,跟随潘志明副营长当通讯员,时年17岁。

    潘副营长生性豪爽,说话风趣,打仗从来不怕死,冲锋在前,撤退在后,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共产党员是不怕死的!”他打仗勇猛不怕死,在根据地的运动会上,更是活跃,球打的特好,团里的运动会都是他组织,平时与战士们格外亲切,大家都佩服他。

    来营部当通讯员,武福有开始时想不通,有情绪,跟了潘副营长几天,不仅学会了打球,还学会用小麦秸秆和布做橄榄球;更被他火一般的热情,深深的感染,不知不觉亲近了许多。

    有一天,潘副营长问他:“还有情绪吗?为什么呀?”武福有说:“是有情绪,打仗还是在连队来得痛快!”

    潘副营长就笑了:“打鬼子!在那都能打,连里有连里的打法,营里也有营里的打法,只是打的规模不同。”

    在潘副营长住处的墙上,挂着一把大刀,手柄环上系着红绸带。武福有看到这把大刀黑幽幽的,只有刀口闪亮,他很好奇的说:“潘副营长,你这把刀没有磨,我来磨吧!”

    潘副营长深情的说道:“嚯!别看它不起眼,可它是一把屠倭宝刀,砍杀鬼子特别趁手。”

    武福有:“哦!”上前摸了下,感觉沉甸甸的。

    潘副营长从墙上取下大刀,说:“这是我的老团长的祖传宝刀,原来叫屠龙宝刀,日寇在东北发动侵略时,老团长用它砍了37个鬼子,刀也改名为屠倭宝刀;老团长牺牲前传给了我,在后来的战斗中,我也砍了31个鬼子了,你看刀口都没有卷,真的是一把宝刀!看看吧。”说完,他把大刀递给武福有。

    武福有接过大刀,看到刀口确实没有缺损,刀身黝黑,刀口铮亮,拿在手中能够感觉有一种威武的豪气,情不自禁的舞弄了两招“神龙摆尾”、“倒海翻江”,虎虎生风。

    舞毕,他手捧宝刀深情说:“好刀!”递回潘副营长。

    潘副营长说:“有空我再教你几招刀法。”

    这时期,日寇发动了中条山战役,集结了日军的36师团、37师团、41师团和独立混成16旅团,在航空兵的支持下,从东、北、西三个方向,对东西长约150公里、南北仅宽55公里的中条山区的国民党军队,开始全面进攻。

    中条山战役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在山西范围内,唯一的一场大规模与日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