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晔、蒋干、周泰奉召相继而至,荀谌、荀贞等人详问九江形势,刘晔等据实相告。
荀贞说道:“朝廷授我镇东将军印绶,拜吾兄为九江太守,我意请君等从吾兄之郡,君等意下可否?”
刘晔三人下拜,俱道:“殚精竭力,敢请为将军效命。”
荀贞民事上的官职是“徐州牧”,管不到九江,所以他不说民官职,说军官职,刘晔三人听懂了他的意思,因而不说“为荀谌效命”,而说“为将军效命”。
坐谈许久,荀谌有些疲累,荀贞叫他回他在梧桐里中的住所休息,又叫周泰等也回去,做去九江的准备,令荀彧、戏志才、荀攸分别以两府的名义给荀祈、刘晔等人下调动的檄书。
等他们都奉令离开后,荀贞又亲给刘邓和徐荣写调令。
刘邓现驻兵东海,由荀贞直接统带;文聘现驻兵广陵,归徐荣管辖。
写完调令,镇东将军的印绶就在手边,落印盖好,荀贞着人立即送出。
荀贞心道:“先是遣四千余兵去了兖州,又遣五千兵将要去九江,州中所余步骑只有两万多了,不足用矣。”起了募兵扩军的心思。
目前制约荀贞扩充部队的主要因素不是军械,荀贞征战南北,往日的缴获丰多,打下徐州,又得到了陶谦的库藏,如马铠、精甲之类虽然不多,但皮甲、矛刀等物却不缺,之所以他到现在才只有三万余步骑,乃是因为养兵的日常粮耗太大,为使徐州百姓能够得到休养,故此在占领徐州后,他没有大规模地扩军,反而把俘虏的陶谦部曲们多数放之为民、或转为屯田。
现而今,在兖州的四千余部曲,其粮秣供应泰半由东平、任城本地担负,——任城当然不是愿意给陈褒部提供军资的,但陈褒部可以在控制的范围内自己征收,任城也没办法管;将要跟从荀谌去九江的五千兵卒,其日常所耗亦将由九江负责,——九江虽小,可从其辖县的密集程度即可看出,却不贫困,是个颇富的郡,兖州、九江之兵皆可大致就地养之,这就意味着荀贞可以在不增加太多现有军粮征收的情况下,进行一次募兵扩军了。
刘岱亲击兖北黄巾,战事马上就要起,荀贞料刘岱即使不会落败,也断然可以速胜,青兖黄巾号称百万,转掠青兖数年,粮秣、军械多,农用物资不少,劳动力充足,是个巨大的“宝库”,荀贞是一定要伺机从中分杯羹的,而要想获利,就得有战力为支持,从此一客观要求来看,荀贞也确是到该扩一次军的时候了。至於具体扩军多少,荀贞决定以万人为数。
当然,万人是个约数,多点、少点都可以。
荀贞心中想着这件事,收拾了下案上的印绶、纸笔,抬起头,打算唤门外吏进来,把印绶拿去给现兼责掌印的宣康,却看到了刘晔还在堂上没走。
“子扬,你刚才不是下堂了么?”
“晔下堂后,想起有一要事未曾禀与将军,因又折回。见将军方才如有思,故不敢打扰。”
荀贞笑道:“你什么时候回到堂上的?我居然没听见。”点了点头,说道,“不错,我适才是在想些事情。……你说有一要事未禀与我?何事也?”
刘晔刚才一直恭恭敬敬地站在堂中离荀贞较远的地方,这时往前走了几步,正要说话,荀贞示意他道:“天热,你不要站着说话,坐下,坐下。”招了招手,叫他到近处来坐。
刘晔应诺,近前落座。
坐下后,他挺直身子,目向荀贞,说道:“将军,方才太守诸君所问多九江、阜陵及陈刺史事,以晔愚见,能否收九江为己用,要不在九江、阜陵,也不在陈扬州,在於庐江与吴也。”
荀贞说道:“朝廷授我镇东将军印绶,拜吾兄为九江太守,我意请君等从吾兄之郡,君等意下可否?”
刘晔三人下拜,俱道:“殚精竭力,敢请为将军效命。”
荀贞民事上的官职是“徐州牧”,管不到九江,所以他不说民官职,说军官职,刘晔三人听懂了他的意思,因而不说“为荀谌效命”,而说“为将军效命”。
坐谈许久,荀谌有些疲累,荀贞叫他回他在梧桐里中的住所休息,又叫周泰等也回去,做去九江的准备,令荀彧、戏志才、荀攸分别以两府的名义给荀祈、刘晔等人下调动的檄书。
等他们都奉令离开后,荀贞又亲给刘邓和徐荣写调令。
刘邓现驻兵东海,由荀贞直接统带;文聘现驻兵广陵,归徐荣管辖。
写完调令,镇东将军的印绶就在手边,落印盖好,荀贞着人立即送出。
荀贞心道:“先是遣四千余兵去了兖州,又遣五千兵将要去九江,州中所余步骑只有两万多了,不足用矣。”起了募兵扩军的心思。
目前制约荀贞扩充部队的主要因素不是军械,荀贞征战南北,往日的缴获丰多,打下徐州,又得到了陶谦的库藏,如马铠、精甲之类虽然不多,但皮甲、矛刀等物却不缺,之所以他到现在才只有三万余步骑,乃是因为养兵的日常粮耗太大,为使徐州百姓能够得到休养,故此在占领徐州后,他没有大规模地扩军,反而把俘虏的陶谦部曲们多数放之为民、或转为屯田。
现而今,在兖州的四千余部曲,其粮秣供应泰半由东平、任城本地担负,——任城当然不是愿意给陈褒部提供军资的,但陈褒部可以在控制的范围内自己征收,任城也没办法管;将要跟从荀谌去九江的五千兵卒,其日常所耗亦将由九江负责,——九江虽小,可从其辖县的密集程度即可看出,却不贫困,是个颇富的郡,兖州、九江之兵皆可大致就地养之,这就意味着荀贞可以在不增加太多现有军粮征收的情况下,进行一次募兵扩军了。
刘岱亲击兖北黄巾,战事马上就要起,荀贞料刘岱即使不会落败,也断然可以速胜,青兖黄巾号称百万,转掠青兖数年,粮秣、军械多,农用物资不少,劳动力充足,是个巨大的“宝库”,荀贞是一定要伺机从中分杯羹的,而要想获利,就得有战力为支持,从此一客观要求来看,荀贞也确是到该扩一次军的时候了。至於具体扩军多少,荀贞决定以万人为数。
当然,万人是个约数,多点、少点都可以。
荀贞心中想着这件事,收拾了下案上的印绶、纸笔,抬起头,打算唤门外吏进来,把印绶拿去给现兼责掌印的宣康,却看到了刘晔还在堂上没走。
“子扬,你刚才不是下堂了么?”
“晔下堂后,想起有一要事未曾禀与将军,因又折回。见将军方才如有思,故不敢打扰。”
荀贞笑道:“你什么时候回到堂上的?我居然没听见。”点了点头,说道,“不错,我适才是在想些事情。……你说有一要事未禀与我?何事也?”
刘晔刚才一直恭恭敬敬地站在堂中离荀贞较远的地方,这时往前走了几步,正要说话,荀贞示意他道:“天热,你不要站着说话,坐下,坐下。”招了招手,叫他到近处来坐。
刘晔应诺,近前落座。
坐下后,他挺直身子,目向荀贞,说道:“将军,方才太守诸君所问多九江、阜陵及陈刺史事,以晔愚见,能否收九江为己用,要不在九江、阜陵,也不在陈扬州,在於庐江与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