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力一行人的南方之行告一段落,当他们回到自己的巢穴后,还有很多事情等待他们去完成。

    符文阵的实验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随着规模越来越大,每一个循环实验的周期越来越长,在项目刚开始的时候平均一个月进行一次阶段性实验,而到了现在,每一个阶段已经延长至三个月。

    其原因是因为,整个符文实验的规模越来越大,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多,很多领域也逐渐细分,变得繁杂起来。

    比如说原本仅仅是一个实验室的结构工程,逐渐分为高能材料实验室、结构力学实验室、魔法工程实验室与工程建设实验室四类,分别负责符文阵所用材料的寻找与研发、支撑关键点塔的设计,巨型符文阵建设与工程建设模块化,自动化。

    整个实验团队也在短短两年间由三十个人的小团队,发展成为了六十多名教授,两百多名研究生,外围工作人员近千人的超大型综合实验室。

    除了八成实验室围绕星球级符文这一终极目标进行不懈研究外,还有很多实验室在这些实验室的研究结果中汲取灵感,节外生枝,开始进行其他目标和项目的研究。

    比如一位故人名叫卫青,留在了这里申请建设了一个植物与环境实验室,借助西北实验室对材料学研究的便利,尝试研究阻止土地沙化和荒漠化的课题。

    无论如何,整个西北实验室的研究正有条不紊地进行,距离拿出能够驱动超大质量物体的超巨型符文阵方案的时间点,也越来越近。

    。。。

    远在地球背面的奥林匹斯山像往常一样安静,夜幕下的点点繁星在天空中划出弧形的星轨,而捕捉这刹那永恒的电磁波的则是伫立在山顶的星轨实验室。

    两年的时间不短,足以让这个远离尘世喧嚣的偏安一隅改头换面,同两年前并不一样,原本粗矮胖墩儿的建筑旁,不知道何时又修建了一个墩儿,然而与原本盛放折射式光学望远镜的原建筑不一样,新的建筑更加的矮胖,但矮胖的建筑上方,却安装着一个巨大的“锅盖”。

    可旋转式射点望远镜,口径三十八米,能够收集小于可见光波长的宇宙射线波,其波谱范围从微米到米级别,用于观测接近半个光谱的宇宙天体辐射,是目前整个星球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

    整个射点望远镜的主体是由两层材料组成,内层材料是望远镜基底,用于射线波反射,并于中心的感应器进行收集。

    而望远镜的外层则是由许多凸起的魔法亲和符文柱构成,规则分布在外层表面,由符文导线并联,并最终汇聚于下方的矮胖建筑内。

    为什么一个射点望远镜的外壳还要镶嵌符文柱?想知道这个问题,只要看看整个射电望远镜的工程石碑就明白了。

    伫立在望远镜基座后部的工程石碑上,建设单位一栏,“晨国西北大符文与符文阵实验室”的名称赫然在列。

    不出意外,三十八米口径的大锅外,镶嵌着一个大型的球面可编程符文阵,而整个符文阵的工程方案全部

    由西北实验室下属子实验室提供。

    当时西北实验室收到星轨实验室的协助请求时,还满脸的莫名其妙,你想建设射点望远镜,你建就是了,跟我一研究符文阵的有什么关系?后来经过星轨实验室的耐心解释,才终于明白原由。

    物体吸收电磁波和反射电磁波的频率是由物体本身的材料属性所决定的,一种材料基本只能反射几个频率的电磁波,比如分米波或者厘米波,这跟世间万物都有一种颜色相似,因为它吸收了大部分波长,而只反射了少部分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