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k—8的两个改进型号是润华实业的高度机密,为了最大程度的防止泄密,这些资料从来都不会在电话里或者通过传真来传递,在抓心挠肝的等了好几天之后,陈耕终于知道了这两款发动机的改进情况:

    “第一个就是准备用在军用飞机上的那个,”谢老爷子说道:“发动机的基本结构没有变化,还是nk—8的两级轴流式结构,不过涵道比从之前的1.02增加到了1.57……”

    “1.57?”对于这个新调整之后的涵道比,陈耕有点奇怪:“之前不是说1.4几的么?怎么到了1.57了?”

    之前陈耕数次与库兹涅佐夫设计局的工程师、设计师们讨论,大家的看法都是处于平衡加速、高空性能、油耗、可靠性易维护性等多个方面的需求,涵道比在1.41到4.47之间最合适,至于最终确定是哪个涵道比,还要经过精密的计算之后才能确定,怎么最终出来的结果不是1.41至1.47之间的任何一个数字,而是1.57?

    谢老爷子给陈耕解释道:“是这么回事,库兹涅佐夫设计局的工程师和设计师们经过计算,发现1.52是一个性能提升的临界点,在1.52之前,油耗和推力没办法取得一个很好的权衡。”

    陈耕恍然,谢老爷子的话的意思很容易理解,在这之前推力的提升与油耗的增加并不是呈一个线性的增加方式,打个比方的话,增加一个单位的推力或许需要1.1甚至1.2个单位的油耗,但在涵道比达到了1.52的时候,这种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变成了一个等比的、线性的增长了。

    仔细想一下也能想的明白,此前库兹涅佐夫设计局告诉陈耕的那个将涵道比扩大为1.4的nk—8的改进方案,其实只是工程技术人员和设计人员凭借着对这款发动机的了解而做出的一种估测,更多的是凭借着对这款发动机的了解以及经验,并没有经过精确的计算,自然与实际的情况有不小的偏差。

    但这次确定的方案就另外一回事了,整个过程要经过详细的计算以及计算机模拟,虽然不知道为什么最终确定的涵道比不是1.52,而是1.57,但陈耕尊重设计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决定。点头道:“ok,既然是设计和工程技术人员讨论和权衡之后的结果,那就这么办,还有呢?”

    谢老爷子道:“还有就是压气机从之前的6级轴流式变成了8级轴流式,同时因为这两个关键指标的提升,总增压比也从之前的10.8提升到了14.2,嗯,还有就是控制系统从之前的机械液压式转速和燃油综合控制系统变成了带有机械备份的数字式控制系统,同时还大量应用了库兹涅佐夫设计局这些年的经验和新技术。

    经过这一系列的改进之后,这款发动机的最大起飞推力达到了134.67kn,比之前的127kn高出来不少,巡航推力也达到了31.84kn,巡航耗油率从之前的0.79降到了0.67,整体寿命超过4000个小时,并且库兹涅佐夫设计局那边承诺,会帮我们逐步提升到6000小时以上。不过……”

    耸耸肩,谢老爷子略显无奈的道:“你知道的,这些数据都是苏标。”

    苏联标准和美国、欧洲的标准有什么区别么?当然是有的,就是同等数据指标的情况下,哪怕推力和耗油率都一样,老毛子家的产品也更加耗油,你说神奇不神奇?

    倒是陈耕很看得开,笑道:“有的用就不错了,还能奢求更多?在这之前,咱们这么大一个国家,可是连一台90kn级别的发动机都造不出来,就更被说还有这么好的稳定性和寿命了。”

    “这倒也是,这么大推力的发动机都有了,咱们还有什么不知足的?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才是正理。”听陈耕这么说,谢老爷子也笑了。

    当初咱们以jt3d为原型仿制的涡扇—8涡轮风扇发动机的最大推力才多少?可就算是仿制自美国人五六十年代技术水平的涡扇—8,也超出了咱们国家当时的工业水平,虽然在实验室状态下生产出来几台,但以咱们国家当时的科技水平和工业水平,却根本没有量产的可能,现在咱们连这么大推力的发动机都能量产了,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想想这短短的十几年,咱们国家在航空工业方面就有了这么大的进步,谢老爷子心里还真有些感慨。

    定了定神,谢老爷子接着说道:“至于我们打算用于民航飞机的改进型,库兹涅佐夫设计局给出了2个方案。”

    “2个方案?”之前的计划只是一个军用改型和一个民用改型,没想到库兹涅佐夫设计局最终拿出了一个军用改型和两个民用改型总计三个方案,老毛子这么热情了?陈耕皱了下眉头:“这可不太像是老毛子的风格啊。”

    “还不是穷闹的?”

    “怎么说?哦……我明白了,现在苏联的经济形势可不太好。”陈耕一脸的恍然,这些家伙主动从之前的2个方案给改成了三个方案,原因很简单,就一个:三个方案需要更多的经费和时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