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百年大计
既然决定留在扬州以身为质了,沈万三少不得要跟儿子多叮嘱一些,父子俩秉烛而谈,一直聊到了天色发亮,才打着哈欠各自睡下。
同一个晚上,同样彻夜未眠的,还有朱重九和罗本、黄老歪、徐达、余常林等淮扬系的一众核心,傍晚时分,沈富突然承诺的那几十万石粮食,给大伙面前突然推开了一扇窗,让他们惊喜地看到,在短时间内,粮食危机有了解决的希望,虽然光倚靠大胆的商人,从南洋海运粮食來,终不是个长久之计,但缓过这口气之后,淮扬商号就可以自己组建船队,从海门港直接南下占城,而一旦王克柔和张士诚二人在江南站稳脚跟,也可以源源不断地将粮食送过來。
这就让淮扬各地的今后发展有了保障,也让朱重九先前给大家伙勾画的的种种蓝图,不再是沙滩上的楼阁,否则,即便淮安军再骁勇,大总管府依靠出卖火炮和玻璃等物换回來的财富再多,一旦粮食供给长期短缺下去,整个淮扬地区也将被万劫不复,毕竟,金银和火炮不能当饭吃,再勇敢的将士也不可能饿着肚皮去跟敌人打仗。
而粮食这东西,一方面属于不可或缺之物,另外一方面,却是附加值最低的交易物,经历过原始水车和锻锤等东西冲击的大总管府众核心,都清楚地明白这一道理,一把在市面上能卖到四、五百文的夹钢铁锹,在小型水锤的锻打下,只需要三五个呼吸时间就能成型,而四、五百文,在正常年景下,足以买到一石米。
一亩水稻,最好年景时的产量不过才四石,一家农夫在属于自己的十亩土地上忙碌一整年,交完了各类赋税之后,在官府极度廉洁的情况下,能落到手中的,不过是二十余石米,而一个将作坊的学徒利用小型水锤,每个时辰至少也能打出三十把铁锹來,甚至连汗都不会出。
换句话说,在双方都处于理想状态下,一个铁匠学徒每个时辰能给大总管府赚到的钱,相当于一家农夫在地里忙活一整年,而十石米运到数百里之外,人吃马嚼,至少得损失一成,十把铁锹被商贩拎在手里,却可以轻松上路,在几百里外重量不减分毫。
能在淮扬大总管府内,坐上一局之首的,谁都不是傻子,相关的账目算得非常清楚,先前之所以纷纷站出來劝阻朱重九,是因为担心他盖空中楼阁,而如今,粮食这块地基终于有了着落,先前的所有反对理由,就必然不攻自破。
“老夫,老夫看來是真的老了,你们说这些,老夫不懂,也从沒经历过,老夫尽量不扯你们这些晚辈后腿便是。”逯鲁曾推了下鼻梁上的玳瑁架子老花镜,喟然长叹,自从孙女婿朱重九把此物给了自己之后,老进士眼前世界一下就明亮了数倍,原本看不清楚的东西,现在都毫末必现。
淮扬大总管府下面的八局一院,禄家已经掌握最重要的吏,和最有长远影响力的学,占了九分之二,大总管的后宫,到目前为止,也只有自家孙女一个,如此大的影响力,自己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孙女婿有些事情做得过了,就尽力劝他一劝,如果他的确有自己的理由和打算,禄家又何必通过公开唱反调的方式彰显自己的存在,那既不是做皇亲国戚的道理,也不是做臣子的道理。
“把正对着沙洲那段江湾都画出來,像先前在淮安那样,做一个独立的工坊区,倒也合适。”比起逯鲁曾來,苏明哲更是对朱重九亦步亦趋,他学问一般,能力也有限,能始终占据大总管府长史位置,并且始终紧握正淮扬地区的钱袋子,完全靠的是资历和忠心,所以非但自己从不给朱重九添麻烦,发现有谁敢添麻烦,还会毫不犹豫地扑上去,咬得对方遍体鳞伤,“以前在淮安时,臣等就有画片儿办作坊的经验,如今照搬过來,不过是放大了一些,容纳了工坊更多了一些而已,无论是资金,还是人手,都不成问題。”
“如果在江湾那边,修一座新城的话,将來万一有事,江湾与扬州,就可以互为犄角!”参军陈基的话一向不多,但每次都颇有见地,总是能让人眼前一亮。
徐达立刻接过他的话头,大声补充道:“如果能组织灾民,挖一条水道,将运河与江湾勾连起來就跟更好了,工坊里所有出产,都可以直接从水路运回扬州入库,而万一江湾那边传來警讯,扬州城内立刻就能从水路调兵过去。”
“挖水道和修新城的事情,就包在在下身上。”知府罗本看了一眼苏明哲,很小心地回应,“只要苏主事能保证钱粮充足,扬州城内的闲人有的是。”
“只要大总管一声令下,工部,工局上下,将全力以赴,如果,如果届时,届时扯了大伙后腿,就,就唯,唯小,小人是问。”已经改名叫做黄正的黄老歪,结结巴巴地表态,从一届工头跃居一局主事,他比任何人都心怀忐忑,总觉得万一因为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而耽误了大总管的事情,自己就是淮安军的千古罪人,就是死上一百次,也其罪难赎。
非但是他,眼下整个工局内的所有官吏,以及各家工坊内的所有管事、工头,心里的想法都差不多,在几个月,最远不过一年半之前,大伙还都不过是个下贱的匠户,甭说衣食无缺,连最基本的人身自由都从沒得到过,上边随便一句话,就能让自己连人带家眷都得背井离乡,像货物一样转來转去,而在朱总管这里,大伙儿却得到了丰厚的报酬,做梦都想不到的自由,还有别人发自内心的尊敬,敢问,他们还有什么道理不全心全意为淮扬大总管府,为淮安军倾尽全力。
要知道,眼下官办作坊里的学徒,每月的工钱也已经涨到了两吊,只要挺过了那看似严厉的试用期,这碗饭就差不多能吃一辈子,说媒的人就能踏破门坎儿,而万一让鞑子兵打过來,眼前一切就都瞬间化为乌有,家产、地位、尊严,还有老婆孩子,全都变成了征服者的战利品,他们将再度成为一群奴隶,一群蒙上眼睛就干活干到死的蠢驴。
“下官已经给县、府两级学堂,找好了教谕,只待校舍干燥下來就能正式开课。”虽然贵为朱重九的岳父,禄鲲在众人面前,却守足了规矩,从不摆什么外戚的架子,“此外,高邮、泰州和兴合等地的县府两级学堂,也安排得力人手去恢复了,还有,滁州毛总管那边,也写信來,请大总管府派人去恢复教化,下官今天傍晚刚收到信,还沒來得及向大总管请示。”
毛贵拿到了小半个扬州路的膏腴之地后,内心里头一直很过意不去,所以千方百计地试图拉近与淮扬大总管府的距离,非但政令方面,总是照搬照抄扬州,现在,居然连后备人才的培养权力,都直接让了出來。
既然毛贵已经做到了这个份上,朱重九再推三阻四,就显得矫情了,因此想都不想,将大手一摆,笑着吩咐,“直接答应他,沒问題,但是给学生的钱粮和衣服,他自己出,等这届科举结束,您就可以着手帮他做起來。”
既然决定留在扬州以身为质了,沈万三少不得要跟儿子多叮嘱一些,父子俩秉烛而谈,一直聊到了天色发亮,才打着哈欠各自睡下。
同一个晚上,同样彻夜未眠的,还有朱重九和罗本、黄老歪、徐达、余常林等淮扬系的一众核心,傍晚时分,沈富突然承诺的那几十万石粮食,给大伙面前突然推开了一扇窗,让他们惊喜地看到,在短时间内,粮食危机有了解决的希望,虽然光倚靠大胆的商人,从南洋海运粮食來,终不是个长久之计,但缓过这口气之后,淮扬商号就可以自己组建船队,从海门港直接南下占城,而一旦王克柔和张士诚二人在江南站稳脚跟,也可以源源不断地将粮食送过來。
这就让淮扬各地的今后发展有了保障,也让朱重九先前给大家伙勾画的的种种蓝图,不再是沙滩上的楼阁,否则,即便淮安军再骁勇,大总管府依靠出卖火炮和玻璃等物换回來的财富再多,一旦粮食供给长期短缺下去,整个淮扬地区也将被万劫不复,毕竟,金银和火炮不能当饭吃,再勇敢的将士也不可能饿着肚皮去跟敌人打仗。
而粮食这东西,一方面属于不可或缺之物,另外一方面,却是附加值最低的交易物,经历过原始水车和锻锤等东西冲击的大总管府众核心,都清楚地明白这一道理,一把在市面上能卖到四、五百文的夹钢铁锹,在小型水锤的锻打下,只需要三五个呼吸时间就能成型,而四、五百文,在正常年景下,足以买到一石米。
一亩水稻,最好年景时的产量不过才四石,一家农夫在属于自己的十亩土地上忙碌一整年,交完了各类赋税之后,在官府极度廉洁的情况下,能落到手中的,不过是二十余石米,而一个将作坊的学徒利用小型水锤,每个时辰至少也能打出三十把铁锹來,甚至连汗都不会出。
换句话说,在双方都处于理想状态下,一个铁匠学徒每个时辰能给大总管府赚到的钱,相当于一家农夫在地里忙活一整年,而十石米运到数百里之外,人吃马嚼,至少得损失一成,十把铁锹被商贩拎在手里,却可以轻松上路,在几百里外重量不减分毫。
能在淮扬大总管府内,坐上一局之首的,谁都不是傻子,相关的账目算得非常清楚,先前之所以纷纷站出來劝阻朱重九,是因为担心他盖空中楼阁,而如今,粮食这块地基终于有了着落,先前的所有反对理由,就必然不攻自破。
“老夫,老夫看來是真的老了,你们说这些,老夫不懂,也从沒经历过,老夫尽量不扯你们这些晚辈后腿便是。”逯鲁曾推了下鼻梁上的玳瑁架子老花镜,喟然长叹,自从孙女婿朱重九把此物给了自己之后,老进士眼前世界一下就明亮了数倍,原本看不清楚的东西,现在都毫末必现。
淮扬大总管府下面的八局一院,禄家已经掌握最重要的吏,和最有长远影响力的学,占了九分之二,大总管的后宫,到目前为止,也只有自家孙女一个,如此大的影响力,自己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孙女婿有些事情做得过了,就尽力劝他一劝,如果他的确有自己的理由和打算,禄家又何必通过公开唱反调的方式彰显自己的存在,那既不是做皇亲国戚的道理,也不是做臣子的道理。
“把正对着沙洲那段江湾都画出來,像先前在淮安那样,做一个独立的工坊区,倒也合适。”比起逯鲁曾來,苏明哲更是对朱重九亦步亦趋,他学问一般,能力也有限,能始终占据大总管府长史位置,并且始终紧握正淮扬地区的钱袋子,完全靠的是资历和忠心,所以非但自己从不给朱重九添麻烦,发现有谁敢添麻烦,还会毫不犹豫地扑上去,咬得对方遍体鳞伤,“以前在淮安时,臣等就有画片儿办作坊的经验,如今照搬过來,不过是放大了一些,容纳了工坊更多了一些而已,无论是资金,还是人手,都不成问題。”
“如果在江湾那边,修一座新城的话,将來万一有事,江湾与扬州,就可以互为犄角!”参军陈基的话一向不多,但每次都颇有见地,总是能让人眼前一亮。
徐达立刻接过他的话头,大声补充道:“如果能组织灾民,挖一条水道,将运河与江湾勾连起來就跟更好了,工坊里所有出产,都可以直接从水路运回扬州入库,而万一江湾那边传來警讯,扬州城内立刻就能从水路调兵过去。”
“挖水道和修新城的事情,就包在在下身上。”知府罗本看了一眼苏明哲,很小心地回应,“只要苏主事能保证钱粮充足,扬州城内的闲人有的是。”
“只要大总管一声令下,工部,工局上下,将全力以赴,如果,如果届时,届时扯了大伙后腿,就,就唯,唯小,小人是问。”已经改名叫做黄正的黄老歪,结结巴巴地表态,从一届工头跃居一局主事,他比任何人都心怀忐忑,总觉得万一因为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而耽误了大总管的事情,自己就是淮安军的千古罪人,就是死上一百次,也其罪难赎。
非但是他,眼下整个工局内的所有官吏,以及各家工坊内的所有管事、工头,心里的想法都差不多,在几个月,最远不过一年半之前,大伙还都不过是个下贱的匠户,甭说衣食无缺,连最基本的人身自由都从沒得到过,上边随便一句话,就能让自己连人带家眷都得背井离乡,像货物一样转來转去,而在朱总管这里,大伙儿却得到了丰厚的报酬,做梦都想不到的自由,还有别人发自内心的尊敬,敢问,他们还有什么道理不全心全意为淮扬大总管府,为淮安军倾尽全力。
要知道,眼下官办作坊里的学徒,每月的工钱也已经涨到了两吊,只要挺过了那看似严厉的试用期,这碗饭就差不多能吃一辈子,说媒的人就能踏破门坎儿,而万一让鞑子兵打过來,眼前一切就都瞬间化为乌有,家产、地位、尊严,还有老婆孩子,全都变成了征服者的战利品,他们将再度成为一群奴隶,一群蒙上眼睛就干活干到死的蠢驴。
“下官已经给县、府两级学堂,找好了教谕,只待校舍干燥下來就能正式开课。”虽然贵为朱重九的岳父,禄鲲在众人面前,却守足了规矩,从不摆什么外戚的架子,“此外,高邮、泰州和兴合等地的县府两级学堂,也安排得力人手去恢复了,还有,滁州毛总管那边,也写信來,请大总管府派人去恢复教化,下官今天傍晚刚收到信,还沒來得及向大总管请示。”
毛贵拿到了小半个扬州路的膏腴之地后,内心里头一直很过意不去,所以千方百计地试图拉近与淮扬大总管府的距离,非但政令方面,总是照搬照抄扬州,现在,居然连后备人才的培养权力,都直接让了出來。
既然毛贵已经做到了这个份上,朱重九再推三阻四,就显得矫情了,因此想都不想,将大手一摆,笑着吩咐,“直接答应他,沒问題,但是给学生的钱粮和衣服,他自己出,等这届科举结束,您就可以着手帮他做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