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千头万绪(上)

    经历了那么多大风大浪,刘福通现在的性格,比早年间谨慎了足足十倍,安顿好了韩林儿母子之后,他立刻就命参政盛文郁替自己起草了命令,火速召颍州红巾中当年曾经见过韩林儿母子的一众红巾老兄弟回汴梁议事。

    众人得到韩林儿尚在人世的消息,又惊又喜,立刻放下手头事务,星夜回奔,待到达了汴梁之后,又排着队,前往延福宫去探望,各种能用的试探花样几乎都用了个遍,足足折腾了小半个月,才一致认定,韩林儿母子货真价实。

    “既然少主尚在,我等何不扶其早登大位,以号令天下红巾,。”参知政事罗文素的思维最为活跃,确定了韩林儿并非假冒后,立刻联想到了其中所蕴含的巨大机遇。

    “正是,若无当年明王首义之功,哪來得我红巾今日之局面,是以于情于理,我等都该辅佐少主登位,以继承明王之遗志。”副万户崔德的反应也不慢,紧跟着罗文素之后大声附和。

    “那是自然,我等盼这一天多时了。”

    “少主乃天命所归,哪个不服,咱老白第一个前去找他。”

    “以前少主不在,那徐寿辉才敢妄自尊大,如今少主被咱们找回來了,看那徐寿辉还有什么脸面,做他的天完皇帝,。”

    沙刘二,白不信,王士诚等武将,也纷纷跟进,唯恐晚一步落在别人后边。

    倒不是所有人,都图的是这拥立之功,而是眼前的局面,实在过于玄妙,原本按声望和资历,颍州红巾都是天下翘楚,理所当然要号令群雄,但最近这一两年來,颍州红巾的发展,却远远被芝麻李、朱重九两个所掌控的东路红巾甩在了后边。

    特别是朱重九,去年在芝麻李、赵君用等人一路溃败的情况下,仅凭着自家之力,就硬生生抗住了脱脱和董抟霄两路官军的南北夹击,并且在关键时刻果断跨海北征,逼得脱脱不得不回师自救,随即,淮安军巧施离间计,令董抟霄和方国珍二贼反目成仇,进而全歼董家军于江湾城下,最后,则又充分利用了蒙古皇帝对脱脱的不信任,在一众敌将之间制造事端,迫使朝廷临阵换将,以庸才太不花取代脱脱,导致蒙元朝廷从北方各地辛苦抽调來的数十万精锐一哄而散,活着回到济南的尚不到最初的三成。

    而与此同时,其他各路红巾则连战皆北,南北两锁红巾先后败亡,孟海马和布王三身死名灭,天完红巾被蒙元四川行省平章答失八都鲁父子打得节节败退,几位领军大将各自困守一方,彼此不能相顾,甚至颍州红巾自己,也被张良弼、李思齐等贼逼得从河南和南阳两府主动后撤,退保汝宁和汴梁。

    可以说,过去整个一年里,都是淮安军一家,在支撑着红巾军的残山剩水,若不是在最危急时刻,蒙元朝廷将察罕贴木儿和李思齐两人调去配合脱脱追杀朱重九,也许汴梁都可能重新落于元军之手,此番韩林儿母子來了之后,根本无合适地方供其安身。

    实力此消彼长之下,原本从颍州红巾发往东路红巾的命令,就愈发的不灵光了,非但朱重九一个人对颍州这边的命令置若罔闻,依附于其周围的毛贵、郭子敬、张士诚、朱重八等,也有样学样,根本不拿豆包当作干粮。

    所以,从颍州红巾的整体利益出发,跟淮安红巾争夺对天下英雄的领导权,已经成了当务之急,否则,也许用不了多久,朱重九就将成为第二个徐寿辉,悍然自立,与汴梁这边分庭抗礼。

    然而想法归想法,具体操作起來,吃相不能如此难看,至少,红巾大元帅刘福通,此刻头脑还保持着绝对的清醒,不肯立刻采纳大伙的提议。

    “诸位兄弟莫急,拥立少主登位之事,我等自然责无旁贷。”将手臂向周围用力压了压,他大声打断周围的喧嚣,“然少主毕竟刚刚回來,名头不甚响亮,而我明教如今的情况,又远不及当年。”

    “右丞相这是什么话,我明教怎地就不及当年了。”话音刚落,参知政事罗文素冷起了脸,大声抗议。

    他与杜遵道、盛文郁三人,最初的地位本与刘福通并列,但最近这几年,刘福通却凭着对兵权的掌控,在整个颍州红巾内部说一不二,而杜遵道这个左丞相和他这个参知政事,则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打压,几乎成了空头牌位,存在不存在都沒什么影响。

    所以韩林儿归來,非但对颍州红巾整体是个机会,对他罗文素和杜遵道两个,同样也是个机会,毕竟韩林儿母子初來乍到,不会对颍州红巾内部的情况了解得十分详细,而一旦韩林儿登位,刘福通的上头,就有了一个最终裁决者,杜遵道和他的话,不会向先前那样毫无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