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博他个美名(1/4)
虽然从随州南下武昌只有两三百里,途中也无险可守,但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自古若未攻下襄阳,大军就贸然从随州南下,必定要折戟成沙。
这是无数鲜血得出的结论,无论当年蒙古人,还是侵华日军,都证明了这一点。
因为随州的东面是大别山,西面和襄阳也隔着起伏不定的山脉,这就使得形成了足足上百里长的山谷地带,入口在枣阳,出口在随州。
在襄阳未攻破的情况下,大军一旦进入,就会发生还未抵达随州,后路就可能已经被切断的窘境。
因为襄阳的大军,只需一天就可乘船,从汉江支流直达枣阳城下。
而枣阳周围又地势开阔,典型的易攻难守,所以历朝历代在襄阳囤积重兵的原因,就在于此。
可以说,这是一个天然的陷阱,看似走随州,取武昌是一条捷径,实则死路一条。
说来也奇怪,从地理位置来看,枣阳本应该归随州管辖更合理,却偏偏自古就划给了西面的襄阳。
而随州作为一座不起眼的城池,城墙不但比一般的府城都要高大,防守的兵马,也远远多于一般的府城和州城。
此时,随州城下,可谓是大军云集。
秦铁带着两个镇,和三万天雄军几乎同时抵达。
驻守在城中的是三万边军,其中两万守在城中,一万驻扎在南城外。
三万天雄军并没有进城,同样在南面扎下了一座大营,而华军则是在北面扎下了大营。
“娘的,这援军来得好快呀!”
一座山坡上,秦铁再也没有来时的欢喜激动,而是脸色凝重,眉头紧皱。
第一镇和第二镇虽然都是精锐,但可战之兵也才三万,而对方的援军抵达后,足足是他们的两倍,关键还是一半在城中,一半在城外。
这种情况,哪怕秦铁在狂妄自大,也知道,仅凭他这三万人马恐怕是无法攻下随州的。
“铁哥,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自然是先击溃地外的大军,在围城攻城。”
几名少年大校尉开始讨论起来。
这是无数鲜血得出的结论,无论当年蒙古人,还是侵华日军,都证明了这一点。
因为随州的东面是大别山,西面和襄阳也隔着起伏不定的山脉,这就使得形成了足足上百里长的山谷地带,入口在枣阳,出口在随州。
在襄阳未攻破的情况下,大军一旦进入,就会发生还未抵达随州,后路就可能已经被切断的窘境。
因为襄阳的大军,只需一天就可乘船,从汉江支流直达枣阳城下。
而枣阳周围又地势开阔,典型的易攻难守,所以历朝历代在襄阳囤积重兵的原因,就在于此。
可以说,这是一个天然的陷阱,看似走随州,取武昌是一条捷径,实则死路一条。
说来也奇怪,从地理位置来看,枣阳本应该归随州管辖更合理,却偏偏自古就划给了西面的襄阳。
而随州作为一座不起眼的城池,城墙不但比一般的府城都要高大,防守的兵马,也远远多于一般的府城和州城。
此时,随州城下,可谓是大军云集。
秦铁带着两个镇,和三万天雄军几乎同时抵达。
驻守在城中的是三万边军,其中两万守在城中,一万驻扎在南城外。
三万天雄军并没有进城,同样在南面扎下了一座大营,而华军则是在北面扎下了大营。
“娘的,这援军来得好快呀!”
一座山坡上,秦铁再也没有来时的欢喜激动,而是脸色凝重,眉头紧皱。
第一镇和第二镇虽然都是精锐,但可战之兵也才三万,而对方的援军抵达后,足足是他们的两倍,关键还是一半在城中,一半在城外。
这种情况,哪怕秦铁在狂妄自大,也知道,仅凭他这三万人马恐怕是无法攻下随州的。
“铁哥,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自然是先击溃地外的大军,在围城攻城。”
几名少年大校尉开始讨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