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第三十一世孙,唐初十八学士之一的孔颖达在编纂《五经正义》时为《诗·陈风·东门之枌序》作疏引说:市井,谓至市者当于井上洗濯其物香洁,及自严饰,乃到市也。宁尘眼中的市井,不过生老病死,喜怒哀乐,油盐酱醋茶而已。
当看清撞到自己的人时,宁尘有些心戚戚,因为他看到的是一个老妪,一个脸上有着可怕伤疤的老妪,是烧伤留下的,有些狰狞。一个劲的避让,一个劲的磕头赔礼,宁尘弯下腰来,扶起了她,开口言“无妨的”
告礼疾步离去,宁尘痴楞一瞬,恰回过身,就听得一声惨叫。转头看去,行不多远的老妪倒在地上,地上散落的是银锭,宁尘摸了摸,自己身上的银袋确实不见了,银子丢了事小,但其中有重要的东西。
这重要的东西就是鱼袋,鱼袋之所以重要,是因为里面装的不是金银,而是鱼符,鱼符不单单是身份的象征,更是代表了被赋予之权利。这鱼符一般分为三种,第一种名为铜鱼符,也就是古时虎符,原是高祖避祖李虎名讳,废止虎符,改用黄铜做鱼形兵符,分左右两半,中缝处刻有“合同”两字,是征调军队时的一种凭证,年前演武女皇所赐的便是由上官婉儿设计,内坊打造的。第二种是交鱼符用于出入宫门、开关宫门并证身份的。就像一直帮助月儿的神秘人,之所以巡城尉畏惧如虎,就是因为其亮出了交鱼符。第三种是随身鱼符,它是用作标明官员身分地位的,有“明贵贱,应召命”之效。因武姓,玄武,龟也,天授元年女皇下令改内外官所佩鱼符为龟符,鱼袋为龟袋。并规定三品以上龟袋用金饰,四品用银饰,五品用铜饰。所以天授军所赐的名三戟金龟符,是殊异的恩赐。而此时宁尘身上有两块金龟符,另一块是他郡王身份的象征,如今虽所有鱼符形制改为龟符,但很多人一时间难改其称呼。
这么贵重的东西当然要随身携带,但挂在腰间又太扎眼了些,所以宁尘才将龟袋放在银袋里。那边的情况其他人自也瞧见了,汤阅立刻带人围了上去。宁尘走上前,细看才发现那老妪已经被人打折腿瘫坐地上。
宁尘拾起飞落的银袋,忙打开瞧,龟袋还在,只是银子散落出来了,便也安下心来。再瞧在地上哭嚎的老妪那痛苦模样,嘴边念叨着“下手也太重了些,教训一下就得了,何必要致人伤残”
这话是宁尘自言自语,又似在对围观的人讲,宁尘踱了两步,走到道旁捡了几块丢弃的木板,再撕了几缕自己的袍襟,然后为老妪固定断腿来。汤阅整个人都傻了,薛稷两人则是在一旁呆站。其实宁尘就是职业病,医者的职业病。老妪是贼他当然清楚,也很生气,但是让他放着这人在地上哀嚎也办不到。最后临走时,宁尘还丢了一锭银子给那老妪。
在海子地客栈歇息,到得夜半,突然有锣声响起。宁尘顶着困意起来,到得厅中,竟发现厅中躺着两具尸体,都是葛衣布衫,农户打扮,却蒙着面。“怎么回事”宁尘问身旁的薛稷两人,显然两人也是刚刚起的,并不清楚发生了什么。问过店中伙计方知,这是巡夜伙计发现的,他们也不知道是被谁杀的。宁尘上前查探,竟是一剑封喉。
脸色阴郁的宁尘突然没了兴趣,准备回房的档口,又有伙计来言,后门处发现血迹,血迹往远处去了,宁尘立马赶到后门,大步往血迹方向追去。薛稷几人只能快步缀在后面。
没行多远又一具尸首,竟是先前的老妪,她的身旁还有一具孩童的尸体,四五岁的样子,穿着破败,像是个乞儿。两人都是抹脖而死,宁尘蹲在地上查探,深吸了两口气,一叹,再为二人合上了眼。继续追,血迹还在往前,是一条长街,但那长街是曲状,又行百步,便闻一声惨叫,宁尘迈步跑了起来,赶到近前时,见一壮汉已经倒在血泊里了,往前再无痕迹。
宁尘看都没看一眼,而是转身四顾,并无一点动静,“潼儿,我知道是你,出来吧,你出来”,依旧没有动静,宁尘又叫了两遍,毫无反应。其实自那日见到剑穗起,宁尘就知道是潼儿了,也只有她有这般凌厉的剑术。
还欲再喊,汤阅几个军士赶了过来,后面老远是薛稷两人。宁尘只好作罢,转头便往客栈去,“我去,少将军,你这…溜溜……遛我们这么远,看都不看一眼”
此刻的宁尘很是火大,哪有心情理会他,默不作声的走了。回了客栈也未言语,便去睡了。明眼人都知道宁尘心里有事,但谁也没去问。
第二日一早便登船出发往永宁县城,武嗣宗将飞豹旅驻扎在城北,得从城南进去再往北行。登上渡口,宁尘唤来一个军士暗中交代了几句,军士便急匆匆去了。几人进城,竟不慌不忙的闲逛起来。
这闲逛是很闹心的,因为无论走到哪,都有人谈论天授军,谈论这飞豹旅。想着武嗣宗干的事情,宁尘更是来气。这武嗣宗之父武元忠,祖武士逸都曾在蜀地做过官,与先辈已从晋地迁往蜀地的武氏族人交情深厚。这一旁支因与武周正庙远了些,就找到武嗣宗与武懿宗两兄弟,请为他们谋。
此次南来,武嗣宗就受兄长武懿宗之命,为蜀地武姓人氏在江南富庶之地谋一个好的族业。最终武嗣宗看上了永宁。所以他以郡王身份,以天授军,以皇室为名坐镇永宁,为东迁的武氏之人做后盾。而那些远赴永宁的人呢,用武嗣宗,天授军这面大旗,肆意妄为,压榨当地百姓,有甚者竟巧取豪夺。
几人围坐吃饭,这是在外,宁尘让几人早已忘却自己的身份,几日相处下来,几人也清楚了宁尘的脾性,便也都不再拘礼了。宁江竹瞧见宁尘无精打采,心事重重的样子便言,“少将军不必担心,不才有一计,可解当前困局”
其实宁尘心事重重并不是因为武嗣宗之事,但听他这样说,也来了兴致,让他继续说,就听“必须要让这些人撞到南墙,才能压一压他们的气焰。然后少将军再出面,不但能挽回天授军的声名,还能让您以后带兵少了阻碍”
其实宁尘明白这个道理,只是他一时没想到怎么让这些人碰一碰钉子,便求教于宁江竹,就听他言“如果说他们同时把京兆韦氏,兰陵萧氏,陇西周氏都得罪了呢?”
“有点意思,说说看”
当看清撞到自己的人时,宁尘有些心戚戚,因为他看到的是一个老妪,一个脸上有着可怕伤疤的老妪,是烧伤留下的,有些狰狞。一个劲的避让,一个劲的磕头赔礼,宁尘弯下腰来,扶起了她,开口言“无妨的”
告礼疾步离去,宁尘痴楞一瞬,恰回过身,就听得一声惨叫。转头看去,行不多远的老妪倒在地上,地上散落的是银锭,宁尘摸了摸,自己身上的银袋确实不见了,银子丢了事小,但其中有重要的东西。
这重要的东西就是鱼袋,鱼袋之所以重要,是因为里面装的不是金银,而是鱼符,鱼符不单单是身份的象征,更是代表了被赋予之权利。这鱼符一般分为三种,第一种名为铜鱼符,也就是古时虎符,原是高祖避祖李虎名讳,废止虎符,改用黄铜做鱼形兵符,分左右两半,中缝处刻有“合同”两字,是征调军队时的一种凭证,年前演武女皇所赐的便是由上官婉儿设计,内坊打造的。第二种是交鱼符用于出入宫门、开关宫门并证身份的。就像一直帮助月儿的神秘人,之所以巡城尉畏惧如虎,就是因为其亮出了交鱼符。第三种是随身鱼符,它是用作标明官员身分地位的,有“明贵贱,应召命”之效。因武姓,玄武,龟也,天授元年女皇下令改内外官所佩鱼符为龟符,鱼袋为龟袋。并规定三品以上龟袋用金饰,四品用银饰,五品用铜饰。所以天授军所赐的名三戟金龟符,是殊异的恩赐。而此时宁尘身上有两块金龟符,另一块是他郡王身份的象征,如今虽所有鱼符形制改为龟符,但很多人一时间难改其称呼。
这么贵重的东西当然要随身携带,但挂在腰间又太扎眼了些,所以宁尘才将龟袋放在银袋里。那边的情况其他人自也瞧见了,汤阅立刻带人围了上去。宁尘走上前,细看才发现那老妪已经被人打折腿瘫坐地上。
宁尘拾起飞落的银袋,忙打开瞧,龟袋还在,只是银子散落出来了,便也安下心来。再瞧在地上哭嚎的老妪那痛苦模样,嘴边念叨着“下手也太重了些,教训一下就得了,何必要致人伤残”
这话是宁尘自言自语,又似在对围观的人讲,宁尘踱了两步,走到道旁捡了几块丢弃的木板,再撕了几缕自己的袍襟,然后为老妪固定断腿来。汤阅整个人都傻了,薛稷两人则是在一旁呆站。其实宁尘就是职业病,医者的职业病。老妪是贼他当然清楚,也很生气,但是让他放着这人在地上哀嚎也办不到。最后临走时,宁尘还丢了一锭银子给那老妪。
在海子地客栈歇息,到得夜半,突然有锣声响起。宁尘顶着困意起来,到得厅中,竟发现厅中躺着两具尸体,都是葛衣布衫,农户打扮,却蒙着面。“怎么回事”宁尘问身旁的薛稷两人,显然两人也是刚刚起的,并不清楚发生了什么。问过店中伙计方知,这是巡夜伙计发现的,他们也不知道是被谁杀的。宁尘上前查探,竟是一剑封喉。
脸色阴郁的宁尘突然没了兴趣,准备回房的档口,又有伙计来言,后门处发现血迹,血迹往远处去了,宁尘立马赶到后门,大步往血迹方向追去。薛稷几人只能快步缀在后面。
没行多远又一具尸首,竟是先前的老妪,她的身旁还有一具孩童的尸体,四五岁的样子,穿着破败,像是个乞儿。两人都是抹脖而死,宁尘蹲在地上查探,深吸了两口气,一叹,再为二人合上了眼。继续追,血迹还在往前,是一条长街,但那长街是曲状,又行百步,便闻一声惨叫,宁尘迈步跑了起来,赶到近前时,见一壮汉已经倒在血泊里了,往前再无痕迹。
宁尘看都没看一眼,而是转身四顾,并无一点动静,“潼儿,我知道是你,出来吧,你出来”,依旧没有动静,宁尘又叫了两遍,毫无反应。其实自那日见到剑穗起,宁尘就知道是潼儿了,也只有她有这般凌厉的剑术。
还欲再喊,汤阅几个军士赶了过来,后面老远是薛稷两人。宁尘只好作罢,转头便往客栈去,“我去,少将军,你这…溜溜……遛我们这么远,看都不看一眼”
此刻的宁尘很是火大,哪有心情理会他,默不作声的走了。回了客栈也未言语,便去睡了。明眼人都知道宁尘心里有事,但谁也没去问。
第二日一早便登船出发往永宁县城,武嗣宗将飞豹旅驻扎在城北,得从城南进去再往北行。登上渡口,宁尘唤来一个军士暗中交代了几句,军士便急匆匆去了。几人进城,竟不慌不忙的闲逛起来。
这闲逛是很闹心的,因为无论走到哪,都有人谈论天授军,谈论这飞豹旅。想着武嗣宗干的事情,宁尘更是来气。这武嗣宗之父武元忠,祖武士逸都曾在蜀地做过官,与先辈已从晋地迁往蜀地的武氏族人交情深厚。这一旁支因与武周正庙远了些,就找到武嗣宗与武懿宗两兄弟,请为他们谋。
此次南来,武嗣宗就受兄长武懿宗之命,为蜀地武姓人氏在江南富庶之地谋一个好的族业。最终武嗣宗看上了永宁。所以他以郡王身份,以天授军,以皇室为名坐镇永宁,为东迁的武氏之人做后盾。而那些远赴永宁的人呢,用武嗣宗,天授军这面大旗,肆意妄为,压榨当地百姓,有甚者竟巧取豪夺。
几人围坐吃饭,这是在外,宁尘让几人早已忘却自己的身份,几日相处下来,几人也清楚了宁尘的脾性,便也都不再拘礼了。宁江竹瞧见宁尘无精打采,心事重重的样子便言,“少将军不必担心,不才有一计,可解当前困局”
其实宁尘心事重重并不是因为武嗣宗之事,但听他这样说,也来了兴致,让他继续说,就听“必须要让这些人撞到南墙,才能压一压他们的气焰。然后少将军再出面,不但能挽回天授军的声名,还能让您以后带兵少了阻碍”
其实宁尘明白这个道理,只是他一时没想到怎么让这些人碰一碰钉子,便求教于宁江竹,就听他言“如果说他们同时把京兆韦氏,兰陵萧氏,陇西周氏都得罪了呢?”
“有点意思,说说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