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塞西尔不只是嘴上说说,他根本不管那些还在为头版头条震惊的代表有没有反应过来,立刻采取了行动。溜

    王室不待见行省代表,陆军大臣拒绝以她的名义召开国民议会,那好,我总可以在报纸上发表自己的主张和倡议吧?

    眼前克洛维城混乱的景象勾起了他某些“久远”的回忆:某位曾经的殖民地军团总司令,似乎就对传媒行业非常上心来着。

    利用舆论的优势抢先一步制造影响力,哪怕说的不完全是实话,也能在别人心中建立起初步的形象——尤其是在其他人都还没这么做的时候。

    年轻的海军上校忍不住感慨法兰德斯叔叔的远见,作为北港市长和塞西尔家族领袖的他果然眼光独到,明明没有像自己一样亲眼见过克洛维城的乱象,却能做出精准的判断,预见到全新的势力即将崛起。

    于是乎第二天《克洛维真相报》的头版上,刊登了名为“北港建立在水手血与泪之上的财富之城”的报道。

    内容也很简单:北港是克洛维王国最富裕的行省之一,为王国源源不断的提供了来自海外的廉价商品,而代价则是不断破产的小商人和承受了无尽苦难的水手们。

    “…每一次出海都是生命与财产的双重赌博,而水手们还要更加悲惨,他们在海上靠生蛆的饼干,掺了朗姆长满绿色植物的清水相伴;等踏上陆地,只能拿着微博的薪水面对殷切期盼的家人——是的,如果他们真的有家人,并且老婆还没带着孩子失踪的话……”溜

    “…为了克洛维王国的长盛不衰,我在此郑重倡议,应当正视底层水手生活困难的问题,建立水手工会与海贸委员会,为中下层商人和水手们提供最起码的保障……”

    为了提高效果,威廉·塞西尔还参考了海军内部的传统,尽可能减少了文章的字数确保内容的简洁明了。

    而且他还有个“独家发现”,那就是克洛维城的市民阶层与其说喜欢看报纸,不如说他们更喜欢“听”报纸,所以字数越少越能避免自己的想法被人曲解。

    结果也不出所料,借着《煤炭黄油法案》的风头,报纸刊登的第二天就引起了轰动——眼下最热衷“政治”的市民不是中下层军官就是流水线上的工人,对水手们的遭遇非常容易共情。

    于是在法案公开的一周后,舆论和热度不仅没有随着时间逐渐消散,反而愈演愈烈;原本还对自己社区代表爱答不理的人们,参加讨论的热情比过去高了十倍不止;哪怕是刚刚入城的市民,一旦在话语中提到“市民议会”,就会立刻露出比讨论王室八卦还要庄重万倍的神情。

    很快《克洛维真相报》立刻就此趋势发出一片跟踪报道,并且十分讥讽的补充了一句:“事实证明,贵族们口中怠惰麻木的平民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怀,并不比身体里流淌着古老血脉的大人们逊色;只是过去从未有人像索菲娅·弗朗茨大臣,安森·巴赫中将那样给他们机会罢了。”

    这篇文章刊登的第二天,白厅街警察就立刻登门查封了报社,从总编到最底层的记者通通锒铛入狱——来自总理执政厅的逮捕令,罪名是污蔑贵族。溜

    由于那份法案引发的连锁反应已经快要把路德维希急疯了,一边是抗议声不断的贵族和富商,一边是对警察和税吏越来越敌对的民众,把他这位执政夹在中间两边不是人。

    他当然知道《克洛维真相报》背后的老板貌似就是自己可爱的妹妹,但这种时候他要是不给点交代,明天全报社就有可能死于非命,届时刚刚“得势”的市民议会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忍无可忍”的贵族也不可能再做出让步。

    克洛维王国,会被这场风暴搅动的四分五裂!

    但路德维希自以为能“同时调停双方”的高超政治手段,并没能如他希望的那样平息事态,反而像是在朝着篝火堆里抛掷手榴弹。

    原本多少对总理执政厅恢复了一点信任——毕竟他们真的执行了法案——的民众被激起了怒火,明明只是一条普通的社论就让整个报社吃了牢饭,那不正好说明报纸上说的都是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