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晁海平分开,燕怛又去了一趟衙门。

    还有一件要紧事待做——他要了解一下拨给西北大军的军饷。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可见一个国家是否强盛,武力乃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

    从前的兵部没有兵权,任职的都是文官,掌管武官的选拔、士兵的户籍、军队配备的武器铠甲和牛马牲畜,若是遇上打仗,行军时的山川河流地图也由兵部负责。

    可以说,兵部就是全国军队的一个总后勤。

    现在的兵部直系三支禁军,统共六千人,掌控着京城的半个命脉,但实际上任职的还是文官,做的还是后勤工作——因为那些禁军全都由殿前司操练统率,兵部最多占个领导的位置,还是个甩手掌柜式的领导。

    现在兵部侍郎谭石仲就正在为西北的战争做后勤工作。

    战争突起,正是兵部最忙的时候。

    因近年突厥内乱不断,边疆和平许久,现在突然开战,兵部手忙脚乱地把肃州那一带的舆图翻出来,竟还是八年前的。

    虽说八年也不久,但偏偏这中间发生过一次地动,也不知是否有引起山川倒塌、河流改道,若真就这么把舆图送去西北大军,就怕一个变动导致将领判断错误,贻误战机,将士枉死,到时真是百死难辞。

    舆图的事还算好的,西北大军一直驻守在石关峡,手里肯定有最新的舆图,实在不行派个绘图高手跑一趟,总能有解决的办法。

    最令谭侍郎头疼的还是军饷该怎么算。

    这事在朝会上时已经讨论过了,战报发来京城后,兵部以最快的速度清点了西北大军的户籍,划去战死的,加上肃州的府军,共有九万人。这九万人吃的穿的、兵武器材、牛马驴骡,一样样算过去,约莫得出一个银两数额。

    还有新征集的士兵,突厥号称三十万铁骑,那少说也要再招四五万人吧……加上五万人的开销。抚恤战死士兵的亲人,又是一笔不小的钱。

    最关键的是,还要把中间层层克扣的钱也想办法算进去,最好是克扣完到边军手上正正好……

    要说一般的官员,不会这么费心费力地谋算这些,但谭侍郎不同。

    谭侍郎寒门出生,亲父就是战死在沙场上的,那时他才刚出生,三十七年前,谭父死在突厥的铁骑之下。那一仗打完,谭父的同袍去看他们,连尸骨都没带回来,说为了防止瘟疫,就地烧了,只给他们带回一个木雕小人。

    雕工十分粗糙,底座刻了两个小字:二郎。应是时常被人摩挲,已经变得光滑了。

    那是谭父思念刚刚出生的小儿子,抽空给爱子雕的小玩具。

    谭侍郎虽未见过父亲,每每将木雕拿在手里,却能感受到那位素未谋面的血亲的拳拳爱护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