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因为清明节放假,我和老赵也没打算去学车,在寝室待得有些无聊,就一个人去大街上溜达,也算是“踏青”了。正巧路边有家书店,心血来潮就进去看两眼。看着看着就想起了丹姐上课说的话,我拒绝了工作人员“热情”的帮助,凭借着自己的努力,终于找到了《活着》这本书。我拿起书掂量了一下,发现并没有像我以前看的《鬼吹灯》一样厚实,想着一个清明假期肯定能看完,于是买了书就回寝室看了起来。

    这东西一旦读上就会停不下来,因为这本书本来字数也少,很快我就看完了第一遍。因为有了先前电影的铺垫,所以心情谈不上悲伤,但总归还是有些压抑的。接着我又开始看第二遍,这回是带着写观后感的目的,所以看得比较仔细,这也让我发现了这部让我压抑的一个重要因素:完美的家珍。

    家珍出身于有钱人家,年轻时长得漂亮,而且还念过书,除此之外,作者还赋予了她中国传统妇女所有的优秀品质:聪明、勤劳、能干以及不离不弃。整本书我都没见过家珍对福贵说过一句“我爱你”之类之类的话,但是她用行动证明了什么叫“不离不弃”。福贵输光了家产,家珍只是说“只要你以后不赌就好”。如果当初家珍随着父亲的意愿没有回到福贵身边,那么至少她能过上不错的生活,不用天天忙里忙外,直至病倒。但是家珍没有这么做,生下有庆后不久家珍就回到了福贵的身边,与他同甘共苦。

    家珍也一度成为我对于自己未来妻子的幻想对象。

    丹姐的教学方法让我对于现当代文学有了极大的改观,尤其是当自己后来遭遇一些事情后再去读自己曾经学过的文章,突然就会产生共鸣。也许这就是所谓“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吧。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