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3-01-05
这次斗殴清廷给予了极为严厉的警告,荣禄和李鸿章作为新军的上官自然难辞其咎,而袁世凯亦是如此。不过出人意料的是对铁良的处罚,仅仅只是罚俸三个月。袁世凯心里不平衡了,说起来这事跟他一点关系没有,事件发生的时候他还在返回小站的路上,可他却被罚俸半年,只是因为他是练兵帮办大臣。而作为事件元凶的铁良,仅仅是因为改良这词似乎在影射他,说是要革了他的命!如此强词夺理竟然还获得清廷那帮王爷的认可,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原本还有点忠君爱国思想的进步小青年袁世凯现在也算是看明白了,自己这帮人就是外国秧儿啊!姥姥不疼,舅舅不爱。不过自己这帮人还算好,最倒霉的是那个在军事会议上说出改良一词的小干部……被斩监候了。袁世凯带着一帮兄弟给此人求情,荣禄只是双眉紧锁地说了一句……不好办啊!可是人最后还是给办了,很简单。脑袋掉了碗大个疤,十八年后,还是一条好汉!跟后世干了这杯恒河水,来世要做印度人倒是有了异曲同工之妙。
清廷如此拉偏架的结果虽然让紧张的事态得以暂时平息,不过连荣禄和李鸿章都感觉到了一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抑。清廷加强了对新军的管控,原本建在军大营的军械所被挪了出去,清廷派**官员进行管控。于是很奇怪的一幕出现了,一只近现代的陆军,军械所却在文官治下。非得到朝廷允许,枪械不得发到新军手中。也就是说,如果是在战时,如果文官们不高兴了,撇撇嘴,新军就得空手夺白刃……当然,作为朝廷亲儿子,铁良管理的第一镇却是例外,清廷给了铁良特权,允许第一镇保留军械所。
袁世凯能忍下这口气,徐世昌也能,不过后者嘴上不饶人,见了铁良也没少挖苦。
“改良军法……罪过,罪过,铁良大人勿怪,一时间不习惯,没改过来。”徐世昌一边笑,一边赔礼道歉,那表情之真诚,袁世凯看着都嫌假。
这边话音刚落,王士珍又接口道:“改……什么军法,我看最重要的就是改善士兵的伙食,没力气怎么练兵,所以说,这士兵吃粮……”
话说了一半,就见王士珍忽然慌张起身,对着铁良躬身施礼,赔罪道:“铁良大人,您大人不计小人过,可千万要高抬贵手啊!吃粮……不,不,是吃饭!”
本来众人还没反应过来,可王士珍这样一说,所有人都明白了。之前一个小军官因为改良,结果被改掉了脑袋,而这回王士珍说的竟然是吃良……这可比改良狠多了,所以王士珍才慌忙起身赔罪,不然按前面的罪过算,还不得满门抄斩啊!
袁世凯在旁冷笑,不咸不淡道:“哎呀,从前知道避讳,避的都是皇上,皇后,先皇们的名讳。想不到铁良大人现在也有了此般待遇……”
这话就有点诛心之论了,暗指铁良要谋朝篡位,铁良气得脸色铁青。
虽然新军一干人员少不得对铁良一阵挖苦,但是人家根红苗正,也知道自己犯了众怒,所以到是没再起新的事端。不过袁世凯也通过此次事件看清楚了清廷的用意,北洋京畿六镇成功的一刻就是他功成身退之时,否则一旦恋栈权位,下场可就不好说了。
一日半夜,袁世凯再度失眠,晃荡到小院中,望着当空清冷的月牙,怎么看都有一股沁透人心的寒意。
“君不正,臣投外国。父不慈,子奔他乡。”老袁莫名其妙地想起了前一阵子那个夜晚,徐世昌对他说过的话语。看来自己耍枪干子的,还是没有耍笔杆子的看得透彻。“自己该与东北方面进行接触么?……奶奶的,瞻前顾后的,一辈子也没有出息。反正也是暗中接触,人家搭不搭理还在两可之间。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前头自然直,自己想那么多干嘛!”
正因为有了这个念想,才有了徐世昌与王一在东北街头小咖啡馆的此次会面。
徐世昌是以回家探亲为由离开新军营的,他虽然颇受袁世凯的器重,不过在清廷中也是多你一个不多,少一你个不少的小臣。平日里压根没人搭理他,要不是有袁世凯上下打点,现在还在翰林院当编修呢。此次代表袁世凯暗中与东北接触,也是袁世凯利用当年在朝鲜与东北结下的人脉,不然人家知道你是个谁啊!只是徐世昌也没想到,王一竟然会亲自接见他,这让他有些受宠若惊。不过他要是知道王一抱着看名人心思,不知道会不会当场喷出两口血来。
“想不到先生竟然如年轻,徐某与先生相比,倒是这三十来年都活狗身上去了。”徐世昌震惊于王一的年龄,这是大部分初识王一时最直接的印象。
因为这情景见得多了,王一也不在意,只是笑笑道:“听小花说,袁先生准备加入我东北自治区?”
小花就是东北情报局局长屠小花,袁世凯与东北旧友取得联系后,对方就找上了东北情报局。徐世昌没想到王一竟然直接如此,看着对方的脸色,除了微笑之外,并没有太多的情绪,便只是点点头。
以王一今日今时之地位,自然没必要跟别人扯皮,于是直接道:“袁先生如此,我东北欢迎之至。打开天窗说亮话,袁先生有什么要求?”
这次斗殴清廷给予了极为严厉的警告,荣禄和李鸿章作为新军的上官自然难辞其咎,而袁世凯亦是如此。不过出人意料的是对铁良的处罚,仅仅只是罚俸三个月。袁世凯心里不平衡了,说起来这事跟他一点关系没有,事件发生的时候他还在返回小站的路上,可他却被罚俸半年,只是因为他是练兵帮办大臣。而作为事件元凶的铁良,仅仅是因为改良这词似乎在影射他,说是要革了他的命!如此强词夺理竟然还获得清廷那帮王爷的认可,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原本还有点忠君爱国思想的进步小青年袁世凯现在也算是看明白了,自己这帮人就是外国秧儿啊!姥姥不疼,舅舅不爱。不过自己这帮人还算好,最倒霉的是那个在军事会议上说出改良一词的小干部……被斩监候了。袁世凯带着一帮兄弟给此人求情,荣禄只是双眉紧锁地说了一句……不好办啊!可是人最后还是给办了,很简单。脑袋掉了碗大个疤,十八年后,还是一条好汉!跟后世干了这杯恒河水,来世要做印度人倒是有了异曲同工之妙。
清廷如此拉偏架的结果虽然让紧张的事态得以暂时平息,不过连荣禄和李鸿章都感觉到了一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抑。清廷加强了对新军的管控,原本建在军大营的军械所被挪了出去,清廷派**官员进行管控。于是很奇怪的一幕出现了,一只近现代的陆军,军械所却在文官治下。非得到朝廷允许,枪械不得发到新军手中。也就是说,如果是在战时,如果文官们不高兴了,撇撇嘴,新军就得空手夺白刃……当然,作为朝廷亲儿子,铁良管理的第一镇却是例外,清廷给了铁良特权,允许第一镇保留军械所。
袁世凯能忍下这口气,徐世昌也能,不过后者嘴上不饶人,见了铁良也没少挖苦。
“改良军法……罪过,罪过,铁良大人勿怪,一时间不习惯,没改过来。”徐世昌一边笑,一边赔礼道歉,那表情之真诚,袁世凯看着都嫌假。
这边话音刚落,王士珍又接口道:“改……什么军法,我看最重要的就是改善士兵的伙食,没力气怎么练兵,所以说,这士兵吃粮……”
话说了一半,就见王士珍忽然慌张起身,对着铁良躬身施礼,赔罪道:“铁良大人,您大人不计小人过,可千万要高抬贵手啊!吃粮……不,不,是吃饭!”
本来众人还没反应过来,可王士珍这样一说,所有人都明白了。之前一个小军官因为改良,结果被改掉了脑袋,而这回王士珍说的竟然是吃良……这可比改良狠多了,所以王士珍才慌忙起身赔罪,不然按前面的罪过算,还不得满门抄斩啊!
袁世凯在旁冷笑,不咸不淡道:“哎呀,从前知道避讳,避的都是皇上,皇后,先皇们的名讳。想不到铁良大人现在也有了此般待遇……”
这话就有点诛心之论了,暗指铁良要谋朝篡位,铁良气得脸色铁青。
虽然新军一干人员少不得对铁良一阵挖苦,但是人家根红苗正,也知道自己犯了众怒,所以到是没再起新的事端。不过袁世凯也通过此次事件看清楚了清廷的用意,北洋京畿六镇成功的一刻就是他功成身退之时,否则一旦恋栈权位,下场可就不好说了。
一日半夜,袁世凯再度失眠,晃荡到小院中,望着当空清冷的月牙,怎么看都有一股沁透人心的寒意。
“君不正,臣投外国。父不慈,子奔他乡。”老袁莫名其妙地想起了前一阵子那个夜晚,徐世昌对他说过的话语。看来自己耍枪干子的,还是没有耍笔杆子的看得透彻。“自己该与东北方面进行接触么?……奶奶的,瞻前顾后的,一辈子也没有出息。反正也是暗中接触,人家搭不搭理还在两可之间。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前头自然直,自己想那么多干嘛!”
正因为有了这个念想,才有了徐世昌与王一在东北街头小咖啡馆的此次会面。
徐世昌是以回家探亲为由离开新军营的,他虽然颇受袁世凯的器重,不过在清廷中也是多你一个不多,少一你个不少的小臣。平日里压根没人搭理他,要不是有袁世凯上下打点,现在还在翰林院当编修呢。此次代表袁世凯暗中与东北接触,也是袁世凯利用当年在朝鲜与东北结下的人脉,不然人家知道你是个谁啊!只是徐世昌也没想到,王一竟然会亲自接见他,这让他有些受宠若惊。不过他要是知道王一抱着看名人心思,不知道会不会当场喷出两口血来。
“想不到先生竟然如年轻,徐某与先生相比,倒是这三十来年都活狗身上去了。”徐世昌震惊于王一的年龄,这是大部分初识王一时最直接的印象。
因为这情景见得多了,王一也不在意,只是笑笑道:“听小花说,袁先生准备加入我东北自治区?”
小花就是东北情报局局长屠小花,袁世凯与东北旧友取得联系后,对方就找上了东北情报局。徐世昌没想到王一竟然直接如此,看着对方的脸色,除了微笑之外,并没有太多的情绪,便只是点点头。
以王一今日今时之地位,自然没必要跟别人扯皮,于是直接道:“袁先生如此,我东北欢迎之至。打开天窗说亮话,袁先生有什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