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13章 炸天帮早读道教圣典《道德经》人间解析7(2/8)
因此,“道可道,非常道”又可以解释为,可以言说的规律,并非宇宙的根本规律。世界最根本的规律是无法言说的,所谓“大道至简”,道简洁到了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地步。
所以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因为宇宙的根本之道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所以只有上士才能真正领悟。
最后说第一个和第三个“名”。名既可以指事物的名称,又可以指事物本身。
这句话是说,人们可以命名的事物,都是经验事物,不是恒久存在的事物,它们的名称也不是恒久存在的事物。只有人们无法命名的事物,才是恒常存在的。
那么人不能命名的事物是什么?显然是宇宙的本体,这是超越了一切经验的事物,因此不能用出自于经验的语言来给它命名。
所以老子说:“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勉强给万物的本体取名字,叫做“道”,叫做“大”。这只是一种比喻,帮助人去理解道。道是万物的本体,生成宇宙万物,所以说道大,并不是说道的形体是大的。因为道既不大,也不小,没有形状,不能用大或小来表述。
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露。
最初老子的原文是“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在汉代为避文帝刘恒的讳,改为“常”。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不是单纯玩弄字词,也不是非要绕个圈表达“大道不可言传”。首十二字主要任务是先点明“语言的边界”。科学学术论文,开篇往往描述研究方法神马的。道德经也是精细如斯,开篇先内省地直击玄学著述的方法论:语言。
理解”语言的边界”不需什么语言学知识。语言是工具,工具就有应用范围。拿筷子喝汤,拿大炮打蚊子,都不是聪明人干的事儿。不幸的是,语言这种工具对于人类认知如此重要,以致于人类往往以为这种工具适用于一切。这境况类似”手里有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当年科学不能解释打雷下雨的时候,也没人冲着老天爷喊“打雷下雨不科学!”现在恨不得连抠抠鼻孔都有人来告诉你“你这么干不科学。”
语言的边界还表现在,语言的失真。同一个词语,在说者和听者之间存在失真的可能。比如说跟推上说苹果,第一反应是AppleInc.,跟村儿里说,可能就是一水果。所以语言存在歧义的空间。
语言的边界也就是人类认知的边界。语言是人类思考的起点、过程和终点,是人类认知世界的框架。当你无法用语言表达一个事物,就无法对其进行任何思考。乔姆斯基大神说,语言并不单是描述现实,语言即现实。所以,我们发明了工具,工具又造就了我们。自然推论,对语言的审查就是对思想的限制。如果思考权是天赋人权,对语言的审查就是最严重的反人类罪。试图控制别人思想的无不从限制别人的词汇量入手。1984里面真理部天天改字典,防火墙定期更新关键词。
用语言表述“道”,就是内化“道”到人类认知域。可语言又是一套符号系统,对于”道”这种抽象概念,不对应物理存在,只能用语言解释,失真度就大了。道就是一筐,神马都能装。每个人脑子里琢磨的不是一东西。是谓“道本无名,强名曰道”。
虽然语言有诸多限制,但是“道可道”,依然可以用语言表述。但行诸字词的只是道的语言表达,而非道本体(恒道)。换句话技术宅能听懂的话说呢,你看见浏览器显示的网页是“可道之道”,用不同版本浏览器打开效果可能还不一样,但”恒道”其实是HTML代码。
当然老子也没想把这玩意儿写成语言学的开山之作,要不后来乔姆斯基可能就混不进MIT了。总之就是开篇提醒,用语言来表述的道和真正的“恒道”是表达和内容的关系,不是一回事儿,先记清楚了再往后说。有时候忍不住赞叹思想大家就是脑子清楚啊,这厮要活着还能轮到挪威人去发明CSS?
好多人把”道可道非恒道”简单理解成“道不能用语言表达”。按这个理解,道德经也不用写五千字了,直接就四个字“道不可道”。不过还是恭喜您,您的理解已经达到余秋雨大师的水平了。
“可道”“恒道”有别,是名实之别,体用之别,性相之别。起篇点题,明法正望。导论精绝者,不过此十二字。
这句话里有三个“道”和三个“名”,容易把人绕糊涂。其中第一个“道”和第三个“道”,其中第一个“名”和第三个“名”的意义基本相同,我们之后再讨论。
先说第二个“道”和“名”,这两个字表示的是“言说”的意思。“道”就是用语言去谈论,“名”就是用语言去命名。
人类的语言,都是从经验来的。比如汉字最早是象形文字,每一个字都代表着一件具体的东西或事情。
所以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因为宇宙的根本之道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所以只有上士才能真正领悟。
最后说第一个和第三个“名”。名既可以指事物的名称,又可以指事物本身。
这句话是说,人们可以命名的事物,都是经验事物,不是恒久存在的事物,它们的名称也不是恒久存在的事物。只有人们无法命名的事物,才是恒常存在的。
那么人不能命名的事物是什么?显然是宇宙的本体,这是超越了一切经验的事物,因此不能用出自于经验的语言来给它命名。
所以老子说:“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勉强给万物的本体取名字,叫做“道”,叫做“大”。这只是一种比喻,帮助人去理解道。道是万物的本体,生成宇宙万物,所以说道大,并不是说道的形体是大的。因为道既不大,也不小,没有形状,不能用大或小来表述。
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露。
最初老子的原文是“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在汉代为避文帝刘恒的讳,改为“常”。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不是单纯玩弄字词,也不是非要绕个圈表达“大道不可言传”。首十二字主要任务是先点明“语言的边界”。科学学术论文,开篇往往描述研究方法神马的。道德经也是精细如斯,开篇先内省地直击玄学著述的方法论:语言。
理解”语言的边界”不需什么语言学知识。语言是工具,工具就有应用范围。拿筷子喝汤,拿大炮打蚊子,都不是聪明人干的事儿。不幸的是,语言这种工具对于人类认知如此重要,以致于人类往往以为这种工具适用于一切。这境况类似”手里有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当年科学不能解释打雷下雨的时候,也没人冲着老天爷喊“打雷下雨不科学!”现在恨不得连抠抠鼻孔都有人来告诉你“你这么干不科学。”
语言的边界还表现在,语言的失真。同一个词语,在说者和听者之间存在失真的可能。比如说跟推上说苹果,第一反应是AppleInc.,跟村儿里说,可能就是一水果。所以语言存在歧义的空间。
语言的边界也就是人类认知的边界。语言是人类思考的起点、过程和终点,是人类认知世界的框架。当你无法用语言表达一个事物,就无法对其进行任何思考。乔姆斯基大神说,语言并不单是描述现实,语言即现实。所以,我们发明了工具,工具又造就了我们。自然推论,对语言的审查就是对思想的限制。如果思考权是天赋人权,对语言的审查就是最严重的反人类罪。试图控制别人思想的无不从限制别人的词汇量入手。1984里面真理部天天改字典,防火墙定期更新关键词。
用语言表述“道”,就是内化“道”到人类认知域。可语言又是一套符号系统,对于”道”这种抽象概念,不对应物理存在,只能用语言解释,失真度就大了。道就是一筐,神马都能装。每个人脑子里琢磨的不是一东西。是谓“道本无名,强名曰道”。
虽然语言有诸多限制,但是“道可道”,依然可以用语言表述。但行诸字词的只是道的语言表达,而非道本体(恒道)。换句话技术宅能听懂的话说呢,你看见浏览器显示的网页是“可道之道”,用不同版本浏览器打开效果可能还不一样,但”恒道”其实是HTML代码。
当然老子也没想把这玩意儿写成语言学的开山之作,要不后来乔姆斯基可能就混不进MIT了。总之就是开篇提醒,用语言来表述的道和真正的“恒道”是表达和内容的关系,不是一回事儿,先记清楚了再往后说。有时候忍不住赞叹思想大家就是脑子清楚啊,这厮要活着还能轮到挪威人去发明CSS?
好多人把”道可道非恒道”简单理解成“道不能用语言表达”。按这个理解,道德经也不用写五千字了,直接就四个字“道不可道”。不过还是恭喜您,您的理解已经达到余秋雨大师的水平了。
“可道”“恒道”有别,是名实之别,体用之别,性相之别。起篇点题,明法正望。导论精绝者,不过此十二字。
这句话里有三个“道”和三个“名”,容易把人绕糊涂。其中第一个“道”和第三个“道”,其中第一个“名”和第三个“名”的意义基本相同,我们之后再讨论。
先说第二个“道”和“名”,这两个字表示的是“言说”的意思。“道”就是用语言去谈论,“名”就是用语言去命名。
人类的语言,都是从经验来的。比如汉字最早是象形文字,每一个字都代表着一件具体的东西或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