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馆里,郭嵩焘正在整理从国内带来的书稿,突然看到了一个装文件的小木匣。郭嵩焘注意到了小木匣上面写的“遇事乃发”字样,想起林义哲给自己弄的这些个玄虚,不由得有些好笑。

    此时的郭嵩焘,眼前又浮现出在京师时二人时时聚会畅谈时的情景来。

    “这个林鲲宇,还真是什么都懂啊!”想到那天林义哲给自己算的“大凶,主同室操戈,日在昏晦中,势且不能成行,即行亦徒受蒙蔽欺凌,尤不利上书言事,伴侣僮仆,宜皆慎防”的那一卦,回想起刘锡鸿给自己找的这些个麻烦,不由得暗自惊奇不已。

    郭嵩焘的目光落在小木匣上的“遇事乃发”四个字上,好奇心再次升起,便起身将匣子拿了过来,揭开封条后打开,取出里面的信函看了起来。

    郭嵩焘只看了几眼,面色便立刻变得凝重起来。

    “当真如此,这一趟伦敦来的,还真是龙潭虎穴之行啊!”郭嵩焘仔细看完了林义哲留给他的“方略”,跌足长叹起来。

    郭嵩焘正在感叹,却见门一开,使馆参赞也是郭嵩焘的翻译的张德彝和武弁郭斌快步走了进来。

    “大人,英国外交部派人前来,请大人即刻去到部里,说是英国外交大臣召见。”张德彝说道,

    “英国外交部来人?”郭嵩焘一愣,他马上想起刚才看到了林义哲给他的关于“滇案”的处置方略,心中便隐约猜到了,英国外交部来人,很可能便是和这滇案有关!

    “正是,大人,现在他们还在客厅候着呢,说是要当面递交召函。”郭斌看着郭嵩焘,小心地答道。“标下觉着,来人似有不善……”

    郭嵩焘不动声色的“嗯”了一声,将小木匣重新锁好,然后便和张德彝郭斌一道来到了客厅。

    果然,和他刚到伦敦后去英国外交部递国书时英国人的热情不同,来的这两个英国外交部人员的神情显得很是冷淡,说那些外交辞令的时候也很是生硬,郭嵩焘也没和他们多说什么,在接了召函之后,便带着张德彝和郭斌随来人前往英国外交部。

    到了英国外交部。英国外交大臣德比果然直接向郭嵩焘提出了关于“滇案”的质询,并为“在这次事件中有英国人死亡”向郭嵩焘提出了强烈抗议和严正交涉,并正式递交了抗议书和交涉照会。

    “郭先生,这是一起非常严重的暴行,希望贵国政府能够严肃对待,不然的话,贵国政府将承担一切不可预料的后果。”德比十分严肃的对郭嵩焘说道。

    郭嵩焘听出了德比话中隐含的威胁之意,他已经从林义哲留给他的方略当中知道英国人将会如何就马嘉理一案对中国展开讹诈,是以心下并不惊慌。而是神情自若的回答道:“此事突发非常,我亦十分震惊,然此次马嘉理此人遇害,乃是因其以旅游之名。擅自偷入我国边境,为自印度之贵国兵队引路,查探路径,又言行骄横。枪杀我民,激起公愤,至被击杀。此案曲在贵国。中国虽小有不是,而以两国交好故,是以未予穷究,不意贵大臣反诘我国之不是,不知是何道理?”

    听了郭嵩焘的回答,张德彝和郭斌脸上满是惊讶之色。张德彝一时间竟然忘了给郭嵩焘的这番话做翻译。

    对于滇案的发生,他们俩也是现在才知道消息,并且立刻感觉到可能会给中国带来大麻烦,不料郭嵩焘却说出这样一番不卑不亢有理有节的话来,似乎对滇案的详情了如指掌,怎能不令他们吃惊呢?

    “俊峰,快翻给德大臣听。”郭嵩焘见到张德彝的样子,干咳了一声,说道。

    张德彝这才反应过来,立刻用流利的英语将郭嵩焘刚才说过的话翻译了一遍。

    听了张德彝的翻译,德比的眼中也闪过惊异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