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倾举国之兵,协助大汉覆灭三韩,汉军也颇是厚道的没去讹他们的战利品,谁打下的城邦就归谁劫掠,除却战俘要交给宣曲骑营,大部分财物皆由各路将士乃至捕奴队瓜分,少量较为贵重的则上缴造册,准备进贡给大汉皇帝。
朝鲜将士们自是欣喜若狂,他们往昔遇着汉军,多是丢盔弃甲的狼狈逃窜,已多年没能体会到胜利的滋味,也近乎遗忘胜利的回报是如此丰厚。
他们多是大字不识的粗人,不懂得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朝鲜君臣却是晓得的,只是以朝鲜国相为首的诸多大臣早已有了绝佳退路,压根不顾旁人的死活。
朝鲜王卫长刚从长安返抵朝鲜国都东暆城,便发觉数年来苦心招揽的心腹僚属和那些忠心耿耿的老臣皆已命丧九泉,他又再度成了孤家寡人。他不禁心灰意冷,索性让国相继续掌着王印,自个则幽居王宫,鲜少再过问政务了。
还别说,国相虽对朝鲜没甚么忠君爱国的信念,但在治政上还有些才能,况且有大汉为他暗中支应,准予朝鲜用从三韩掠夺的财物换取大批粮食和货物,使得朝鲜粮草较为充裕,倒是无需担忧因无精壮男子下地耕作,导致今岁秋冬再度面临大饥荒。
朝鲜百姓不知是太过淳朴还是愚昧,总之吃得饱就行,竟纷纷赞颂起国相来,满载而归的朝鲜将士更是欢欣鼓舞,想着若日后还能这般劫掠外族就好了。
嗯他们的愿望很快就得以实现,朝鲜国相发布政令,万大军暂不解甲还乡,论功行赏后只是稍事休整,便即南下釜山,集结在大汉的釜山军港,等待登船,以便前往清剿倭奴。
他们将要搭乘的海船,自然是大汉北海水师的战舰群,千艘风帆战列舰,除却操舟水手和防备朝鲜人的步骑将士,每次约莫能搭载四万朝鲜将士渡海,万恰好分作两拨。
既要驱使朝鲜军队清剿倭奴,又要防备他们的反噬,皇帝刘彻思虑再三,觉着暂时还是不要让他们登陆倭奴本岛为好。
釜山地区东南二百里,渡过朝鲜海峡,便是对马岛对马岛东南又二百里,渡过对马海峡,是为伊伎岛伊伎岛在往东数十里,就是倭奴本岛中的九州岛。
将伊伎岛壹岐岛和对马岛拿下,作为日后入侵倭奴列岛的跳板,便可为大汉水师提供中途的物资补给点和停泊避风处。
依史籍记载,元朝曾派出十余万大军远征倭奴,正在战局胶着时,便是在九州岛西部外海刮起了长达两日的大台风,摧毁了元军的大部分船只,溺死的元军数以万计,且物资损失严重,士气暴跌,最终导致惨败而归。
莫要说甚么人定胜天,说这话要分场合的,面对大自然的伟力,面对沧海上的惊涛骇浪,别指望汉军能做得比史上的元军更好,就算换成二十一世纪的战舰,但凡吨位小些的,遇着大台风指不定也得翻。
避风港,避风港,没有避风港,谈跨海作战都是瞎扯,要不就是没把水师将士的性命放在心上,就凭着侥幸心理赌运气。
治理国家,不是随便赌得起的,某位老人家说的“摸着石头过河”,也不是纯粹的豪赌,而是要先摸着“石头”,扶稳了再往前走,踏踏实实的走,不是么?
驱使朝鲜军队攻占伊伎岛和对马岛,清剿其岛民,这计策早已布置妥当,故刚覆灭三韩,在呈送给皇帝陛下的捷报尚未抵京时,戈船将军易言乃至朝鲜国相皆已按部就班的推进此事。
未及末伏,北海水师的战列舰群便是搭载着首批朝鲜将士,足足四万兵马,从釜山军港径直驶向对马道。
晴空万里无云,碧海波澜不兴,短短二百里的海峡,大半日便可横渡,倒也不担心部分朝鲜将士会严重晕船,总归是死不了的,吐啊吐的就习惯了。
放下轻舟将首批朝鲜将士送上海岸,战舰群也没多作停留,即刻返航再去载来余下的四万朝鲜将士。
朝鲜将士登岸扎营,稍事休整两日,便即竭尽所能的清剿岛上的倭奴,倒也不是尽数屠戮,需得留下精壮男子作为奴隶,押往汉军预先探察选定的东西两处海湾,兴建小型军镇和海陆码头。
朝鲜将士们自是欣喜若狂,他们往昔遇着汉军,多是丢盔弃甲的狼狈逃窜,已多年没能体会到胜利的滋味,也近乎遗忘胜利的回报是如此丰厚。
他们多是大字不识的粗人,不懂得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朝鲜君臣却是晓得的,只是以朝鲜国相为首的诸多大臣早已有了绝佳退路,压根不顾旁人的死活。
朝鲜王卫长刚从长安返抵朝鲜国都东暆城,便发觉数年来苦心招揽的心腹僚属和那些忠心耿耿的老臣皆已命丧九泉,他又再度成了孤家寡人。他不禁心灰意冷,索性让国相继续掌着王印,自个则幽居王宫,鲜少再过问政务了。
还别说,国相虽对朝鲜没甚么忠君爱国的信念,但在治政上还有些才能,况且有大汉为他暗中支应,准予朝鲜用从三韩掠夺的财物换取大批粮食和货物,使得朝鲜粮草较为充裕,倒是无需担忧因无精壮男子下地耕作,导致今岁秋冬再度面临大饥荒。
朝鲜百姓不知是太过淳朴还是愚昧,总之吃得饱就行,竟纷纷赞颂起国相来,满载而归的朝鲜将士更是欢欣鼓舞,想着若日后还能这般劫掠外族就好了。
嗯他们的愿望很快就得以实现,朝鲜国相发布政令,万大军暂不解甲还乡,论功行赏后只是稍事休整,便即南下釜山,集结在大汉的釜山军港,等待登船,以便前往清剿倭奴。
他们将要搭乘的海船,自然是大汉北海水师的战舰群,千艘风帆战列舰,除却操舟水手和防备朝鲜人的步骑将士,每次约莫能搭载四万朝鲜将士渡海,万恰好分作两拨。
既要驱使朝鲜军队清剿倭奴,又要防备他们的反噬,皇帝刘彻思虑再三,觉着暂时还是不要让他们登陆倭奴本岛为好。
釜山地区东南二百里,渡过朝鲜海峡,便是对马岛对马岛东南又二百里,渡过对马海峡,是为伊伎岛伊伎岛在往东数十里,就是倭奴本岛中的九州岛。
将伊伎岛壹岐岛和对马岛拿下,作为日后入侵倭奴列岛的跳板,便可为大汉水师提供中途的物资补给点和停泊避风处。
依史籍记载,元朝曾派出十余万大军远征倭奴,正在战局胶着时,便是在九州岛西部外海刮起了长达两日的大台风,摧毁了元军的大部分船只,溺死的元军数以万计,且物资损失严重,士气暴跌,最终导致惨败而归。
莫要说甚么人定胜天,说这话要分场合的,面对大自然的伟力,面对沧海上的惊涛骇浪,别指望汉军能做得比史上的元军更好,就算换成二十一世纪的战舰,但凡吨位小些的,遇着大台风指不定也得翻。
避风港,避风港,没有避风港,谈跨海作战都是瞎扯,要不就是没把水师将士的性命放在心上,就凭着侥幸心理赌运气。
治理国家,不是随便赌得起的,某位老人家说的“摸着石头过河”,也不是纯粹的豪赌,而是要先摸着“石头”,扶稳了再往前走,踏踏实实的走,不是么?
驱使朝鲜军队攻占伊伎岛和对马岛,清剿其岛民,这计策早已布置妥当,故刚覆灭三韩,在呈送给皇帝陛下的捷报尚未抵京时,戈船将军易言乃至朝鲜国相皆已按部就班的推进此事。
未及末伏,北海水师的战列舰群便是搭载着首批朝鲜将士,足足四万兵马,从釜山军港径直驶向对马道。
晴空万里无云,碧海波澜不兴,短短二百里的海峡,大半日便可横渡,倒也不担心部分朝鲜将士会严重晕船,总归是死不了的,吐啊吐的就习惯了。
放下轻舟将首批朝鲜将士送上海岸,战舰群也没多作停留,即刻返航再去载来余下的四万朝鲜将士。
朝鲜将士登岸扎营,稍事休整两日,便即竭尽所能的清剿岛上的倭奴,倒也不是尽数屠戮,需得留下精壮男子作为奴隶,押往汉军预先探察选定的东西两处海湾,兴建小型军镇和海陆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