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回来就好,”看着面前黑瘦了一圈的郑安溏,郑克臧眼中露出满意的神色。“且说说吧,这一路行来,对朝鲜上下有何观感?”
郑安溏颇有些感慨的回答道:“阿爹,怎么说呢?只能用感慨万千来形容。”
郑克臧静静的听着,就听郑安溏仔细的将自己一路上走过哪里,接触过哪些人都说了一遍,最后总结道:“朝鲜民间疾苦,贫者求一饱而不得,乡班也同样困苦,只有高门显贵和豪商才日夜笙歌、荒淫无度。”
郑克臧对此不作任何评价,只是问道:“可曾考虑过症结所在?”
郑安溏一针见血的说道:“是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出了大问题,高门显贵动辄拥有万顷良田却不缴纳国税,自耕农仅有几分田土却要承担整个国家的税收,因此却不断破产,沦为两班佃户,反过来这又加深了朝鲜的财政危机,若不是本朝在朝鲜花钱开矿,给朝鲜填补了亏空,否则(朝鲜)动荡是迟早的事情。”
郑克臧摇了摇头:“舜官,朕以外你只怕领会错了。”
看到郑安溏一副不解的样子,郑克臧走到书房中挂着的《寰宇列国图》前,指点道:“朝鲜的情况其实与华夏相同,甚至与天下列国相同,无非是土地兼并厉害,贫者无立锥之地,然而你想过没有,如果有无限的边疆可以给这些贫民安生乐业,那么还会有你所言的动荡吗?这就是泰西诸国为什么要向新大陆移民,这也就是本朝为什么要海陆并进,向历朝历代以为蛮荒之地拓张。再回顾历史,若不是一次一次的向外拓张,我等祖宗还在黄河两岸生息,或许也已经被异族兼并,乃还有这中央之国。”
郑安溏表情豁然开朗,但紧跟着有颓唐下来:“阿爹说得没错,朝鲜百姓为什么经常越界开垦,原因也是为了求活,只是,朝鲜三面临海,一面与本朝接壤,再无扩张之处,又如何能有无限的边疆安置庶民。”
郑克臧笑了笑:“我儿不是在途中看到有自卖为奴的吗?不错,朝鲜乃殷商萁子后裔,也我中华百族苗裔,虽今日独为一国无法与华夏联为一体,但其民却更容易归化,所以朝廷待其自赎后,置于边地,一两代后,便就是汉人了。于朝鲜而言,减轻了内患,于朝廷而言巩固了边疆,此乃双赢之策。”
郑安溏疑惑起来,他总觉得郑克臧的解释有些问题,但由于阅历的关系,他不知道问题的所在,只好挑一个他觉得可能不对的地方问道:“阿爹,国中新近一统,各地百废待兴,的确缺少人丁,但若三五十年后,人口滋生,还需要归化朝鲜移民吗?”
“这是个天命扩张的年代。”郑克臧严肃的回答道。“强者可能变弱,弱者可能变强,若不想错失机会,本朝在未来三百年内必须不断扩张,以满足子孙万代的需要。”
这种图谶似的预言让郑安溏有些毛骨悚然,而郑克臧本人似乎也不喜欢这样的用词,因此他很快换了个话题:“舜官,你说见过了朝鲜的官军,觉得与本朝相比如何?”
“朝鲜军以营、军、队、棚、伍为建制,五人一伍、五伍为棚、四棚为队、五队为军、十军为营,与我朝现行师、旅、团、哨、队、班的体制相比,较少层次,而且朝鲜对兵权看顾甚紧,所以其营与我朝所设诸军相同,营都指挥与我朝军都统制一般,具是加衔,作战以五百人之军为主,若一军不能敌之,则数军乃至数十军编为一大营出战,战罢大营即废。”
郑安溏用武备大学堂肄业生的专业介绍道:“这种体制的优劣,儿臣只是走马观花,所以不敢妄加评论,但既然朝鲜用之,怕是符合朝鲜地域狭窄,大军不宜展开的国情的。至于其所装备的军械,从刀枪到铳炮都是从国内输入的,想来一样精良。而其军中又多本朝派遣的训练官,想来,战力也是能得到保障的。”
“不过是表面光鲜而已。”郑克臧却不看好朝鲜军的力量。“如果朝鲜还用两班高门为军为将,鲜军迟早是要垮掉的。至于眼下的朝鲜新政也是一样,表面上抄袭我朝制度,可是有才能的伎官得不到提升,单凭那些儒生,能治理好国家?东施效颦罢了!”说到这,郑克臧看似随意的问道。“若是舜官你治国,你会怎么办?”
“儿臣以为第一,要开学校。”郑安溏一路上考虑了许久,听到郑克臧问起便和盘托出。“所谓新政还要新人来施展,因此必须要有足够的人才。第二,要解放公私奴婢、废止贱民制度,以缓和上下矛盾。第三,要修建道路以便利于通商。第四,要调整税率??????”
郑克臧不动声色的听着,等到郑安溏说完了,这才劈头盖脸的浇了一盆冷水:“胡闹!”
自己煞费苦心琢磨出来的东西却被父亲说成一文不值,郑安溏顿时有些急了,此时就听郑克臧说道:“我儿,阿爹告诉你,别看你是华夏皇子,可若是你真要在朝鲜如此做了,只怕阿爹和你阿母就再也见不到你了。”
郑安溏一愣,随即恍然道:“阿爹,你是说朝鲜人会,会弑君不成?”
“你代表华夏威严,所以这些两班贵族是不敢明着胡来的,但是很难说不敢来个暴毙。”郑克臧拍了拍郑安溏的肩膀。“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要是朕在你这个位置上,第一个要做的是仿效华夏体制更定朝鲜爵位。”
郑安溏颇有些感慨的回答道:“阿爹,怎么说呢?只能用感慨万千来形容。”
郑克臧静静的听着,就听郑安溏仔细的将自己一路上走过哪里,接触过哪些人都说了一遍,最后总结道:“朝鲜民间疾苦,贫者求一饱而不得,乡班也同样困苦,只有高门显贵和豪商才日夜笙歌、荒淫无度。”
郑克臧对此不作任何评价,只是问道:“可曾考虑过症结所在?”
郑安溏一针见血的说道:“是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出了大问题,高门显贵动辄拥有万顷良田却不缴纳国税,自耕农仅有几分田土却要承担整个国家的税收,因此却不断破产,沦为两班佃户,反过来这又加深了朝鲜的财政危机,若不是本朝在朝鲜花钱开矿,给朝鲜填补了亏空,否则(朝鲜)动荡是迟早的事情。”
郑克臧摇了摇头:“舜官,朕以外你只怕领会错了。”
看到郑安溏一副不解的样子,郑克臧走到书房中挂着的《寰宇列国图》前,指点道:“朝鲜的情况其实与华夏相同,甚至与天下列国相同,无非是土地兼并厉害,贫者无立锥之地,然而你想过没有,如果有无限的边疆可以给这些贫民安生乐业,那么还会有你所言的动荡吗?这就是泰西诸国为什么要向新大陆移民,这也就是本朝为什么要海陆并进,向历朝历代以为蛮荒之地拓张。再回顾历史,若不是一次一次的向外拓张,我等祖宗还在黄河两岸生息,或许也已经被异族兼并,乃还有这中央之国。”
郑安溏表情豁然开朗,但紧跟着有颓唐下来:“阿爹说得没错,朝鲜百姓为什么经常越界开垦,原因也是为了求活,只是,朝鲜三面临海,一面与本朝接壤,再无扩张之处,又如何能有无限的边疆安置庶民。”
郑克臧笑了笑:“我儿不是在途中看到有自卖为奴的吗?不错,朝鲜乃殷商萁子后裔,也我中华百族苗裔,虽今日独为一国无法与华夏联为一体,但其民却更容易归化,所以朝廷待其自赎后,置于边地,一两代后,便就是汉人了。于朝鲜而言,减轻了内患,于朝廷而言巩固了边疆,此乃双赢之策。”
郑安溏疑惑起来,他总觉得郑克臧的解释有些问题,但由于阅历的关系,他不知道问题的所在,只好挑一个他觉得可能不对的地方问道:“阿爹,国中新近一统,各地百废待兴,的确缺少人丁,但若三五十年后,人口滋生,还需要归化朝鲜移民吗?”
“这是个天命扩张的年代。”郑克臧严肃的回答道。“强者可能变弱,弱者可能变强,若不想错失机会,本朝在未来三百年内必须不断扩张,以满足子孙万代的需要。”
这种图谶似的预言让郑安溏有些毛骨悚然,而郑克臧本人似乎也不喜欢这样的用词,因此他很快换了个话题:“舜官,你说见过了朝鲜的官军,觉得与本朝相比如何?”
“朝鲜军以营、军、队、棚、伍为建制,五人一伍、五伍为棚、四棚为队、五队为军、十军为营,与我朝现行师、旅、团、哨、队、班的体制相比,较少层次,而且朝鲜对兵权看顾甚紧,所以其营与我朝所设诸军相同,营都指挥与我朝军都统制一般,具是加衔,作战以五百人之军为主,若一军不能敌之,则数军乃至数十军编为一大营出战,战罢大营即废。”
郑安溏用武备大学堂肄业生的专业介绍道:“这种体制的优劣,儿臣只是走马观花,所以不敢妄加评论,但既然朝鲜用之,怕是符合朝鲜地域狭窄,大军不宜展开的国情的。至于其所装备的军械,从刀枪到铳炮都是从国内输入的,想来一样精良。而其军中又多本朝派遣的训练官,想来,战力也是能得到保障的。”
“不过是表面光鲜而已。”郑克臧却不看好朝鲜军的力量。“如果朝鲜还用两班高门为军为将,鲜军迟早是要垮掉的。至于眼下的朝鲜新政也是一样,表面上抄袭我朝制度,可是有才能的伎官得不到提升,单凭那些儒生,能治理好国家?东施效颦罢了!”说到这,郑克臧看似随意的问道。“若是舜官你治国,你会怎么办?”
“儿臣以为第一,要开学校。”郑安溏一路上考虑了许久,听到郑克臧问起便和盘托出。“所谓新政还要新人来施展,因此必须要有足够的人才。第二,要解放公私奴婢、废止贱民制度,以缓和上下矛盾。第三,要修建道路以便利于通商。第四,要调整税率??????”
郑克臧不动声色的听着,等到郑安溏说完了,这才劈头盖脸的浇了一盆冷水:“胡闹!”
自己煞费苦心琢磨出来的东西却被父亲说成一文不值,郑安溏顿时有些急了,此时就听郑克臧说道:“我儿,阿爹告诉你,别看你是华夏皇子,可若是你真要在朝鲜如此做了,只怕阿爹和你阿母就再也见不到你了。”
郑安溏一愣,随即恍然道:“阿爹,你是说朝鲜人会,会弑君不成?”
“你代表华夏威严,所以这些两班贵族是不敢明着胡来的,但是很难说不敢来个暴毙。”郑克臧拍了拍郑安溏的肩膀。“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要是朕在你这个位置上,第一个要做的是仿效华夏体制更定朝鲜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