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和太子两个人在武英殿开的小会,要讨论的自然是和他们家的切身利益有关的东西。
有些话,天子连皇后都不能说,只能和亲儿子交流一下自己内心的焦虑。
对此,祁元询表示很理解。
别看监国期间皇太子一切按部就班,甚至四方朝贡诸事都纳入掌中——这基本上就是皇帝的专属——看起来就是按程序体验皇帝如何治国、积累理政经验一样,但是,皇太子也是有压力的。
倒不是怕弟弟告他黑状——只要太上皇和皇后还在,汉王、梁王走这个路子会成功的可能性就无限小,更何况,在天子登基之前,天下人都知道这两位有夺嫡之心了。没有了信任危机,皇太子这个储君在这个方面,当得真的是没什么压力——而是身上挑的担子太重了。
国计民生、赈灾济民、官员任免,种种大事都要皇太子点头应许,要操心的方面实在是太多了。
可是要操心的地方多,对皇帝来说,心中也是愿意的。
监国的时候,皇太子对各地可能出现的作乱迹象都很警惕,而手握重兵的藩府诸王,他们的存在就显得有些微妙了。
将这样的心情替换到皇帝的身上,效果不仅不会减弱,反而会扩大。
而且藩王一旦就国,需要供养宗藩的财帛粮食,又是一笔支出。
封国的百姓的缴纳便要分给藩王,这又是另外一笔。
祁元询监国的时候天子率大军出征,打仗是最烧钱的事,偏偏祁元询还发明了罐头,军粮的供应是多样化了没错,但这都是钱堆出来的啊!
天子面对来朝贡的那些属国,除了马康平下西洋那一回来朝的几个,稍微表现出了散财童子的架势外,其余的时候,赏赐还是斟酌过的。
汉王、梁王在交趾省是有实封的,可那毕竟是战争所得,而且分给亲儿子和亲弟弟,能一样吗?
乾圣帝愿意给他的儿子花钱,皇太子呢,也愿意让自己的同母弟弟得到一些实惠,好歹不会有人到时候揪着这一点做文章不是?
可是轮到给其他藩王花钱的时候,天子就不太乐意了。
和让诸王到封地就藩比起来,京中已经起好了王府,不必再花钱,藩王们留京便不能参预政务,也省去了天子提防他们的心力,堪称是省心省力。
然而现在太上皇明确提出了藩王得为国效力,就得想个法子好好安排他们了。
天子不乐意出钱,其实祁元询也是不愿意的。
朝廷的宗藩政策已经改革了,但是呢,目前还是大周初年,宗室的人口繁衍也才刚刚开始而已。
有些话,天子连皇后都不能说,只能和亲儿子交流一下自己内心的焦虑。
对此,祁元询表示很理解。
别看监国期间皇太子一切按部就班,甚至四方朝贡诸事都纳入掌中——这基本上就是皇帝的专属——看起来就是按程序体验皇帝如何治国、积累理政经验一样,但是,皇太子也是有压力的。
倒不是怕弟弟告他黑状——只要太上皇和皇后还在,汉王、梁王走这个路子会成功的可能性就无限小,更何况,在天子登基之前,天下人都知道这两位有夺嫡之心了。没有了信任危机,皇太子这个储君在这个方面,当得真的是没什么压力——而是身上挑的担子太重了。
国计民生、赈灾济民、官员任免,种种大事都要皇太子点头应许,要操心的方面实在是太多了。
可是要操心的地方多,对皇帝来说,心中也是愿意的。
监国的时候,皇太子对各地可能出现的作乱迹象都很警惕,而手握重兵的藩府诸王,他们的存在就显得有些微妙了。
将这样的心情替换到皇帝的身上,效果不仅不会减弱,反而会扩大。
而且藩王一旦就国,需要供养宗藩的财帛粮食,又是一笔支出。
封国的百姓的缴纳便要分给藩王,这又是另外一笔。
祁元询监国的时候天子率大军出征,打仗是最烧钱的事,偏偏祁元询还发明了罐头,军粮的供应是多样化了没错,但这都是钱堆出来的啊!
天子面对来朝贡的那些属国,除了马康平下西洋那一回来朝的几个,稍微表现出了散财童子的架势外,其余的时候,赏赐还是斟酌过的。
汉王、梁王在交趾省是有实封的,可那毕竟是战争所得,而且分给亲儿子和亲弟弟,能一样吗?
乾圣帝愿意给他的儿子花钱,皇太子呢,也愿意让自己的同母弟弟得到一些实惠,好歹不会有人到时候揪着这一点做文章不是?
可是轮到给其他藩王花钱的时候,天子就不太乐意了。
和让诸王到封地就藩比起来,京中已经起好了王府,不必再花钱,藩王们留京便不能参预政务,也省去了天子提防他们的心力,堪称是省心省力。
然而现在太上皇明确提出了藩王得为国效力,就得想个法子好好安排他们了。
天子不乐意出钱,其实祁元询也是不愿意的。
朝廷的宗藩政策已经改革了,但是呢,目前还是大周初年,宗室的人口繁衍也才刚刚开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