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毕,小二撤下碟子,重新端上两杯热茶和些时兴的蔬果。

    楚昭靠在椅子上,漫不经心的拨弄着茶杯,看起来样子并不太想喝。

    谢遥不知他在想什么,默默的喝着茶,想着宛秋平的案子。

    突然楚昭开口道,“这件案子,你有什么看法?”

    谢遥飞快的看了他一眼,脊柱一片麻凉,想起刚刚方冕就差没痛哭流涕的模样,他开口也是这样问……

    谢遥小心翼翼问道,“大人,小的是不是吃太多了?”

    刚刚的饭菜好像她吃得最多!

    “什么?”楚昭略有些疑惑的看着她。

    谢遥见状忙摇头道,“没事没事!”

    他莫名其妙的看着她。

    谢遥笑道,“大人,此案,若根据刚刚李明山的言辞,其实还是有疑点的。”

    “说来听听。”

    “大人,您还记得他说的那首登高吗?他与宛秋平是因为一首诗意见不一致,而发生的争执,但在堂上观其言论,总给人一种彬彬有礼的感觉,在县衙尚且是如此,我实在无法想象,这样的一个人怎么会因为一首诗,和旧友相争。”

    楚昭点点头。

    “当然人不可貌相,可堂上,大人说那两句诗句,李明山最觉绝的那两句诗句,您说一般,他只是问了问,就没有然后了,这就不太符合他与宛秋平争吵的原因了。”

    谢遥见楚昭不说话,目光若有所思,不知他觉得如何,只好继续道,“大人,整件事情看起来似乎理所当然,可细细一想,却又不太合常理。”

    “恩,你继续。”

    “几年未见的好友,邀约同游,而李明山连家都没回就去了,说明了什么?说明二人的关系定当极好,极好那便说明,李明山外出游历的这几年,依旧与宛秋平保持着联系,维系着这一份情谊,以此看来,书信交友,能交到这种程度,那定当是交心的知己好友,李明山自己也说了,他视宛秋平为知己好友,怒小的直言,既是知己好友,那当是臭味相投才对,否则这几年,他们书信联系说什么?两个大男人不可能说些家长里短吧?二人既是臭味相投,又怎么会轻易的因为一首诗而在大庭广众之下争吵。”

    她叽里咕噜说了许多,顿了顿,抿了一口茶,见楚昭眼中笑意一闪而过,遂道,“大人,您觉得呢?”

    许是夏天热气,他不知何时掏出了一把折扇,正慢慢的扇着风,道,“说的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