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如虎一个踉跄差点跌坐在地。

    这种心理上巨大的反差,连主将猛如虎都快崩溃了,其他士兵可想而知。

    不到片刻,四面城墙都乱成了一团,各级将领不是忙着维持秩序,而是收拢家丁,准备突围。

    而这时云梯也推到了墙根儿下,华军的战兵还未冲上城头,明军就纷纷丢盔弃甲,向城中逃去。

    显然,这两千明军都是老兵,知道要投降,也不是在城头上投,在城头上投降,那就是找死。

    尽管明知道,没有被围住的南城外,绝对是火坑,但猛如虎和众将领,依然不得不带着家丁从南面突围。

    他们是将,是官,家中妻儿老小一大堆,有良田,有豪宅,只要还有最后一线生机,都不会投降。

    普通士兵却光棍的很,根本不愿意出城去跳火坑,而是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躲到屋中,准备投降。

    不得不说,相比起西方人,古代的中国人,还是非常讲究忠义的。

    哪怕大字不识一个的普通百姓也一样,这仿佛像是刻在每个人骨子里的一道基因似的。

    换做西方,这种情况,无论是主将,还是普通士兵,怕不是早就投降了。

    而就是因为猛如虎平时对手下还算不错,所以两千连军饷都只能拿一两成的士兵,竟然就坚持到现在。

    这也正是清末时,德国人说中国的普通百姓,按照他们德国的标准,九成都是当兵的好苗子。

    而欧洲各国却只有三四成,最低的意大利只有一成,最高的德国也只有一半,所以才打消了瓜分中国的念头。

    不出意外,猛如虎和一众将领杀出城后,被埋伏在城外的女兵工兵和火铳兵杀得屁股尿流,连主将猛如虎都被活捉了,几乎没走脱一人。

    短短一个时辰,谷城就被攻破,究其原因,不是守军太少,也不是攻城的兵马太多,而是士气的问题。

    可见这种守城战,守军的士气绝对要属第一位,若将士用命,同仇敌忾,哪怕一千人也能借助城池挡住一万人,反之若守军毫无士气,人数再多也是没用的。

    攻破谷城后,秦勇和秦猛几乎片刻未停,就押着两千俘虏,推着大炮,杀奔往几十里外的天狼山。

    与此同时。

    大同总兵官王朴,也带着两万大军,抵达了南漳县,而城中原先的五千守军,则是被杨嗣昌调往了保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