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之所以经常决口,是因为泥沙含量高,逐渐的淤积,使得河床越来越高。

    一个众所周知的道理,如果水流速度减缓,泥沙就更容易沉淀。黄河出了三门峡之后,一路上几乎全是平原,落差很小,水流速度减缓,泥沙沉淀淤积,久而久而,河床越来越高,甚至成为地上河。

    故而北宋的官员们都有一个愿望,如果可以水由地中行,那么水患将会有所缓解。想要做到这一点,有两个办法,一个是加快水流速度,减少泥沙沉淀,还能够冲击带走以前淤积的泥沙,使得河道逐渐逐渐变深。

    这一点,林昭已经想到了办法。

    当然了,除了利用河水本身的流速之外,也必须加强一些人为的疏浚手段。须得想办法,使用人工清淤。这个时代没有大型机械设备,没有清淤船,完全用人力给黄河清淤像是天方夜谭。

    不过古人的智慧不可小觑,他们总是会想到办法的。或许以前黄河上很少有人这样,但是运河上肯定会有。汴河漕运乃是宋朝命脉,一旦河道淤积影响行船,汴京上百万人就要饿肚子了,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每年都会有河工为运河清淤。

    既然运河可以清淤,那么同样的办法,或者是加以改良,利用到黄河上去,似乎也是可惜的。只是大宋朝的官员们从来没有把运河与黄河一视同仁,又认为人工清淤还是无稽之谈,故而没有重视这个方面。

    别人不重视,但林昭会重视,任何方法都是可以尝试的。

    于是乎他让李承去汴河河工之中高价聘请有经验者。反正沿河汴河水深,不需要清淤,他们也都闲着。

    李承找来的人叫李公义,乃是汴河漕运上的一个小吏,读过书有文化,同时也是经验丰富的河工。最初他愿意前来是有人出高价,当见到是威远侯的时候。顿时诚惶诚恐。对他一个不入流的小吏而言,和一个侯爷侍郎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小人见过威远侯!”也不知道为什么,在林昭面前,李公义不由自主地有些紧张。

    林昭摆手道:“不必多礼,李先生坐!”

    这位年轻的侯爷当真是平易近人,林昭的和蔼顿时让他如沐春风。尤其是一句李先生的称呼,让他受宠若惊,一介河工小吏,何曾受过如此尊敬。

    “谢侯爷!”

    “李先生。找你前来所为何事,想必你也知道。”林昭问道:“听闻治河清淤这方面先生比较擅长,可有什么良方?”

    联想到最近朝廷征集治河方案的事情,李公义就全明白了。虽说他的那点经验也是可以应征的,但他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谁会在乎自己一个小小河工呢?即便有运气。也是为他人作嫁衣裳。也只有威远侯这样的勋贵才能说上话。还不如的间接献计,赚点报酬。

    “侯爷,汴河清淤不同与黄河。运河水流平缓,多用人力。黄河的话,可以借用水势,用另外的方法!”

    李公义如此明白,也懂得自己的目的,一上来就开门见山,顿时让林昭刮目相看。

    “先生有办法?”林昭立即追问。

    李公义道:“运河下游泗州一段河水湍急,与黄河有相似之处,我曾尝试用过铁爪龙扬泥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