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狩宋最新章节!

    这一年,渤海八个县,秋粮都是丰收的。只是相对于急速增加的人口来说,丰收的粮食还差太多。

    能指望刚刚开垦的土地打出多少粮食,何况还有大量的土地来不及耕种。

    尽管吴夏对流入的人口进行了严格控制,但是总人口还是很快突破了五十万,远远超出了原来预计的三十万。这多出来的人口大多是通过海路和商路进来的人口,很多都是招募的士兵、官员他们的亲属,有些甚至整个家族都千方百计搬过来。

    好在这部分人都属于的“书香门第”和“落魄贵族”。说白了就是因为王朝更替太快,被打落原形的官僚家族。这些家族因为崛起太快,不容于地方势力。因为王朝灭亡,失去了根基,无处可依。但是他们的子弟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家里也有一点家底。

    类似的情况在各国都有,比较典型就是已经第三次到旅顺的皮璨,皮氏家族,就是因为他的爷爷皮日休而崛起,到了皮璨这一代,虽然说在吴越说得上话,可是一旦吴越国灭。皮家的日子就不好过。

    而李太后和石重贵的两个妃子,现在在旅顺和大连之间的一个乡村里分到了一块田地,她们已经自己耕种养活自己有几年了,以前是因为辽人不断的侮辱和压榨,所以弄得活不下去。现在李太后身体得到了很好的调养,恢复了健康。正在寻找石敬瑭一系愿意平凡过日子的族人过继过来,把两个儿媳配过去,名义上延续石重贵这一脉。

    李太后不喜欢石重睿,她和石重贵一样不认现在的石重睿,而只认当年和他们同甘共苦,死在石重贵怀里的那个孩子。

    冯道也搬到了这个村子。只说是陪着太后。不愿意再参与政事。因为该他做的事情他已经做完了。他已经六十多岁了,马上七十岁,人生七十古来稀。也该退下来了。现在远离是非地,何乐而不为。

    至于石重睿。下面有一帮遗老保着他,高丽王王昭指望他在辽人和渤海网之间挡着,扶持不赢余力。

    高丽高建国三十年,也需要时间来整合国内的大姓和地方豪族,这个王昭确实非常英明,也懂得忍让,加上皇甫德诡计多端,高丽再缓过一口气之后。居然有了崛起的趋势。看起来这个人,比他的父亲王建手段还要一些。

    石重睿对李太后和冯道这里非常担心,因为这涉及到他称帝的正统性问题。

    不过李太后和冯道都说石重贵已经自己取消了帝号,称为晋王。石重睿要称帝,两个人管不了,所以只好不管。至于石重贵的后人,只想做个普通人。

    不过不论如何,一些石氏族人在慢慢向渤海郡聚集。而冯道唯一还活着的儿子冯吉是不能跑到渤海郡的,那是犯了刘承祐甚至是郭威的大忌讳。但是冯道有五个儿子,其它四个儿子虽然早夭或者相继去世。可是还有留有一些后人。

    所以冯吉就偷偷把这些后人的孩子挑选了一些符合条件的送到了旅顺,以免冯道一个人寂寞。大家族不能过来,送一些孙子辈总可以吧。这些孙子辈其实很多也都二三十岁。成过亲了的。有只是务农的,但是也有习文练武非常不错的。

    渤海郡的人口就这么快速膨胀。

    就连蓬莱县和长岛县的人口在锐减之后,也开始缓慢增加。因为以前的渔民部搬到来苏县了,后来返回去的都是各司培训过的农民,林场和牧场的管理者。再就是辅助捕捞船船队的工匠,他们建设了一些专门处理鱼的屠宰场,晒盐场等等工厂。然后就是商司开办的商店。

    海上的商人对于商船依赖性很高,越大的商船,携带的货物越多。成本自然也越低。而辽东的森林不是谁都能砍的,造船业控制在总理府手中。所以只有总理府能够提供大型的商船。而这些商船控制在商司手中。前往长岛县和蓬莱县一些偏远岛屿的客人和货物,一般的小商人根本去不了。成本太高,销售量又小,所以都是商司自己再做。

    其它的商人都是走登州,青州到蓬莱再到旅顺这一条线。现在慢慢有了青州到复州,青州到平郭的航线,但是那都是隶属于符家的大型商船。其他的小商人可玩不起。

    好在旅顺和大连生产的商品在大汉销售很好。符家和渤海郡贸易往来增多,是因为渤海郡不用铠甲,所以渤海郡出产的皮革除了少量自己用以外,都给了青州。秦王符彦卿现在开始慢慢给普通士兵配备皮甲,并且也开始向高继冲学习,淘汰老兵,招募精兵。同时减轻赋役,让老百姓能够修生养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