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狩宋最新章节!

    从耽罗回来,高继冲和王婉容就去了千山的无量观。

    大安寺和无量观是最早建于梁,唐太宗征高丽,到过这里,因为需要道佛制衡,所以两个地方都去过。但是之后,道家往朝廷里走,佛家往老百姓中走,多以无量观成为静修之所,名声不显。而大安寺却香火鼎盛。

    再后来佛教就占据了主要的位置,新罗也好,高丽也好,甚至日本都大举兴佛。

    唐朝灭亡,朝廷更替频繁,道家经过了阵痛期,开始往向老百姓中走。但是这个时代的道家根本就没有避世之说,最早的道德经里面讲的就是治世的道理,甚至包括了军事谋略。庄子所著南华经虽然貌似出世,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入世。汉末五斗米教到现在的正一教的经典太平经,更加是讲如何治理国家。

    陈抟和吕岩甚至谭紫霄等人,确实对自身修炼十分看重,但是当要他们“治天下”的时候,也没有拒绝而是尽心尽力。刘海蟾曾经当过宰相,而火药另一个推广人郭无为开始是直接找郭威想做事情,现在更加是刘崇的宰相。

    这就是道家与佛家最大的不同,他们不讲什么世外桃源,他们的世外桃源就是这个天下。也正因为如此,道教经常和朝廷的关系纠缠不清,朝廷对它是又爱又恨,千方百计利用的同时又千方百计打压。

    道家和墨家的民本思想一定是不容于皇权,大唐之后,也对道教进行了神话,并把老子尊为太上老君,弄成一个最高神,并试图与最高的皇权结合。可惜形式总是无法与教义相融。当道士。总要去读道德经南华经和太平经吧?里面强烈的对皇权的蔑视和对民权的尊重,无论怎么掩饰也掩饰不住。

    三教合一,儒教和佛教一个因为维护皇权,一个讲避世都得到很好的发展,只有道家进退维谷陷入了尴尬的局面,又经过了几百年。道家还是选择了避世,并单纯地走向了个人的修行。

    不过这是后来的事情了。

    高继冲到了辽东,大安寺的大部分僧人撤到了晋国,交出了所有的田产和寺庙所属的山林,只留下了很少的僧人守着寺庙的香火。而无量观更加彻底,道人们直接下山,要么当了医生,要么当了教师,要么干脆到了林场当管理员。这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一种修行。没有什么区别。如果不是县令吴峰阻止,无量观也会被拆掉,在山下建蒙学了。

    总之,无量观除了老得快走不动的清云道长在侍弄道观后面的几亩田地,偶尔有客人来往以外,基本没有什么人。

    无量观也成了类似于旅店的性质,高凤和高月等人所在的调查组就住在这里,千山。山高林密,因为是佛道两家管辖。动植物保护得都很好。农业学院的调查组在这里已经四五个月的时间了,而且这个时间还会延长,单从高凤他们的调查来看,已经从草木延伸到了苔藓和各种菌类。

    整个山区,其实都是林业司和渤海师的管辖,所以高继冲和王婉容带着人搬到这里。倒也不妨碍工作。不过两个人更加希望的是能够和家人在一起,感受更加多的亲情。

    为了减少政务的压力,敬梁、王朴、赵挺、吕岩和白氏以及部分女卫和暗卫都搬了过来。

    高继冲也不再给学院和研究所加压,以前他嫌弃研究所的进度太慢,不断给他们指出研究方向。增加研究项目。但是现在明白人力总有穷尽的时候,总不能把这些人分成几瓣用,最后只能是把人给逼死。前期形成的庞大的车轮已经成型,太多的需求也会形成惯性推动科学的发展,高继冲推不推,也只不过是时间问题。渤海的科技发展已经超出很多了。

    无量山下就是一个林场,林场里的中学是周边最大也是最高级别的学校了。在往外走就只有矿区的矿业学院最高了。

    千山县的范围很大,县城也就是规划好的最大的矿区,距离无量山非常远。

    渤海师一团的一个连部就在大安寺的山下,距离无量山也不算远,因为高继冲带来的人数差不多也有一个连,所以很快无量山以及大安寺周边的区域就成了渤海师和护卫队的对抗演习场。

    导致林学院的调查组常常在野外考察时遇到满身伪装的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