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当李荩忱准备出门的时候,一名亲卫快步过来:“启禀将军,门外杨氏之弟和有自称杨氏使者之人求见。”

    “杨氏?”李荩忱和萧世廉神情都是一变,“请他们进来。”

    大步走进议事堂的正是杨素的弟弟杨约杨惠伯,而他的身后还跟着一名年轻人,两人行礼之后,杨约当即做了引见:“两位将军,这位是长孙晟长孙兄。”

    李荩忱当即微笑着点头,不过内心却是波澜起伏。

    他怎么都没有想到,来的竟然是长孙晟。长孙氏也算得上关陇集团中的后起之秀了,当然长孙家真正大放异彩还要在几十年后因为哪一个女人,不过这些都是后话,而且李荩忱也不确定历史会不会如此重演,至少那个传奇的长孙皇后现在还没有出生呢。

    长孙氏是鲜卑族,按理说不会主动投靠汉人。不过想想也是,长孙家在上一代的时候就已经只剩下了开府仪同三司的名誉头衔,所以这个时候果断的和杨素站在一起险中求富贵也在情理之中。而且长孙氏基本已经完汉化,这样的家族在北周已经归入了汉人之中。

    历史上长孙氏也是和李氏等汉人世家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但是和其余的鲜卑家族却少有来往,这也是为什么长孙氏最后成功的渡过了隋末唐初的洗牌,并且最后在唐初几代皇帝的时候大放异彩。

    李荩忱发现自己还是低估了华夏民族的同化能力,经过几代人的同化,这些鲜卑人已经完融入了汉文化当中,甚至就连长孙晟此时站在李荩忱面前,如果不是别人说,李荩忱根本看不出来他是一个纯种的鲜卑人。

    历史上这样的同化并不在少数,哪怕是在敌对状态下,汉族文化依旧可以以一种强而有力的方式将任何的外来者同化,比如辽国,比如金国,他们之所以最终都败于北方民族之手——和自己当年崛起的方式一模一样——就是因为他们已经开始倾向于农耕文明,而在这种扰袭作战上,农耕文明自然而然没有北方游牧文明有优势,毕竟并不是人人都能够复制汉武大帝的传奇。

    至于之后的元朝和清朝也不用说,虽然他们还在竭尽力的划分层次和阶级,但是一切都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向华夏民族和华夏文化靠拢,可以说这种包容甚至是吞噬才是这个文化最可怕的地方。

    人们不会对这种文明丧失信心,人们不会完将这种文化弃之如敝履,他们或许会接受欺压,但是他们会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将这种文化渗透进去,最后无论是不是本族的统治者,都会发现,只有尊重这种文化,才能够让自己的江山稳固。

    这或许也就是所谓的“中国特色”。

    因此当长孙晟站在李荩忱面前的时候,他只是惊讶少许,旋即沉声说道:“长孙兄远道而来,可是关中出了什么事?”

    长孙晟也不过是二十冒头的年轻人,此时看上去颇有些着急:“将军所言无差,杨坚获得了蓝田于氏和辽东李氏的支持,现在已经开始打压杨氏、陇西李氏和我长孙氏。”

    李荩忱眉毛一挑,陇西李氏和长孙氏一直都是关陇集团中比较低调的存在,这主要还是因为这两家的人或是年迈,或是年幼,中间能够支撑起家族的都已经早早逝去,所以让这两家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一次弘农杨氏主动拉拢他们,自然让已经被压制很久的这两家想要找到崛起的契机。

    只不过一想到陇西李氏之后都干了什么事,李荩忱还是得打起精神来的,不过好在现在的李渊也就只是一个十多岁的少年,所以至少李荩忱不用在现在就去面对妖孽一样的李二。

    当然了,现在前面有杨坚这个妖孽就已经足够难以对付了。

    李荩忱微微颔首:“你们现在已经是在挑衅这几个世家曾经的主导地位,如果他们不想打压倒是奇了怪了,杨氏现在在长安应该过得也不好吧,以杨素的心高气傲,如果不是有困难,也不会这么着急的派遣人过来找某。”

    长孙晟急忙点头:“没错,这几个世家对我们多加打压,本来家族之中在外出仕的人就不多,一下子在官场上都遭到了排挤,更有甚者还有大街上遭到人追逐殴打的,不过好在家中的几个老人动用家丁埋伏了几个地痞流氓,才让一切有所缓和,可是处道兄依然觉得事不宜迟,应当抓紧寻求大将军的帮助。”

    “恐怕不仅仅是因为长安的这点儿动乱吧,末世迹象,人心思变,这很正常,你们几个世家之中老一辈的大多健在,名望摆在那里,大家也不会做得太过火,否则引起反噬并不是什么好事。”李荩忱沉声说道,“杨处道若是连一个长安中的动乱都平定不了,那就是某看错他了,你们真正担心的,应该还是西北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