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刘如愚说要帮赵策找个牛逼的人来校阅,赵策想了想,决定在这之前,自己再重新处理一下这本书。

    大明只重四书五经,其余都是杂学。

    诗歌还能体现一下写文章的水平,这算术自唐朝之后被踢出了科举的行列,就真真算是没啥用处了。

    然而刘如愚看到之后,却对赵策这书大为赞赏,甚至又重写了一封信,说要为赵策亲自找一个校阅之人。

    他作为一个京官,能为赵策找的校阅之人,必定是比他更大的官。

    不然他还不如自己亲自为赵策校阅。

    所以如果刘如愚找到的人,真的是牛逼哄哄的那种的话,那赵策这本书,估计分分钟会引起全大明读书人的追捧。

    没办法,这年代的名人效应,即便受信息阻塞,但也依然减缓不了众人的热情。

    刘如愚听赵策说这几天再重新翻阅,看看有没有需要增减的内容,直接点头道:“可以。”

    “索性现在城中出不起去,这书本也难送。”

    “最近你再看看,待城中事态放缓后,吾再让人送回京去。”

    刘如愚想了想,又重新写了一封信,让赵策帮忙寄出去。

    赵策接过信后,拱手道:“多谢刘大人看重。”

    刘如愚摆摆手,说道:“客气了,信件的事情就麻烦你了。”

    赵策:“学生自当尽力。”

    刘如愚摆摆手,拉着赵策问道:“对了,听闻你先前在山上擒获了一伙贼人,所以得到圣上亲赐的义民旌表。”

    “这伙贼人,是否与此次的叛军相关?”

    赵策想起这人的身份是朝廷派下来的御史,主要工作是来处理此次他们省府盐巴的事情。

    赵策便一五一十的把先前的事情,都告诉了刘如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