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书好沉!”郑安将满怀的竹简丢在桌案旁边,累得气喘吁吁。“臭死啦,一股土腥味!”

    此时已是建安二年,曹操已经再次将张绣击败,待秋粟收获,又帅兵东进,征讨吕布。

    赵云依旧被留下镇守许都,杨瑛每日便教他和郑安读书写字,打发时间。

    如今她身为女子,荀彧必须避嫌,二人自然不能再同先前一样往来交际。

    赵云身为武将,与文官一向说不上话,还好当初在兖州收留的孩子郑安自告奋勇,替她向荀彧借书来看。

    她思来想去,最后选了浅显些的《孙子兵法》。

    荀彧自然一口答应,真的替她寻了书出来:那竹简色泽已经泛黄,绳子也有些朽坏,一看便知道有些年头没看过了。

    她见郑安伏在桌案上哼唧,忍不住笑了起来:“那还真是辛苦你。”

    她拿了新的麻绳,一边看书,将桌上的竹简一片一片拆开,重新连接。

    郑安在一边诵读她批注过的《孟子》,读了几遍,实在有些坐不住了,便丢开书册,凑到她旁边来帮她理绳子。

    他实际上算是杨瑛的学生,但杨瑛同他从不讲究虚礼,只是你我相称,所以不管老仆怎么教训,郑安都升不起畏惧之心。

    杨瑛瞥了他一眼,但没有多说什么,算是放他过关了。

    “你为什么要让我读孟子啊。”郑安嘟嘟囔囔地问道。

    因为孟子讲求仁政,就算放在乱世有空谈无用之嫌,也可以替郑安打个基础,杨瑛心里暗想,不能放任曹操把他带坏了。

    “你已经把论语看完了,按照次序就应该看这个。”她只是耸耸肩,并不细说。“而且孟子都是故事,小孩子记起来容易。”

    “那你为什么要借孙子兵法呢?”郑安继续满脸好奇地问道。“你难道不是什么都会吗!为什么还要看这么浅显的书呀?”

    “怎么突然嘴甜了,是不是荀令君同你夸我啦?”杨瑛放下竹简,向郑安脑袋上揉了一把。

    郑安毫不迟疑地挺起胸脯。

    虽然他们两人平时从不讨论这种话题,但仔细想想,自己现在学的诗书写算全都是杨瑛一手包办,各类典故更是信手拈来,荀令君夸得完全有道理。

    “我还真不太懂兵法什么的,毕竟一介女流,又不能上战场,看这些有什么用。现在去学,还不是因为赵校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