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全是,我是想跟您打听一下小鑫的事儿?”

    他的脸色忽地沉了下来,就像千斤闸从城门上唰地卸下一样。但转瞬之间,他又恢复了冷静。

    “不知道这个人。”

    “其实您听力没有问题。一般来说,老人都不愿意承认自己听觉、视觉出现问题,您独自居住,也没人打扰,更不至于装聋作哑。但为什么还要说自己耳背呢?”

    我是个经常跟人陷入尬聊状态的人,况且跟朱家老人也根本不可能有共同话题,只能硬着头皮聊下去,讲到这里连自己都不知道想要说什么。

    但是朱大爷的情绪明显激动起来。

    “我爱装聋就装聋,爱装瞎就装瞎!好哇,你们还来试探我一个孤寡老头,证明我是装出来的,就算是装的,碍着你们什么事儿了?!”

    “所有事情都是有原因的,不管是客观的,还是心理的……”我实在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只好按照之前沈喻教过的方法,先从远了胡扯、从大处胡掰,让人觉得你早就成竹在胸,有时候扯着扯着就把道理扯出来了——这就叫“车到山前必有路”推理法。

    “你在胡说八道什么?”朱大爷粗暴地打断我的话,“什么客观,什么心理,你糊弄谁呢?我一个孤苦伶仃的老人,心里头古怪点儿怎么了?有问题吗?无儿无女的,我能指望谁?

    “换成你,腿脚不好,身边没人照顾,每天孤灯吊影地一个人待着,你受得了吗?你心理上能不出问题?别以为我不看电视!电视上说了,要多关爱孤寡老人的心理健康!我现在身体衰弱,精神也没人关爱,心理上能健康吗?!”

    朱大爷的一番话说得我无话可说,原来想顺势胡诌的词儿也被他喷到了爪哇国去。

    我这脑袋瓜子要跟沈喻一样就好了,她就希望对方多说话,多开口,情绪多激动激动,这样她才能抓住话里的漏洞和把柄……

    话里的漏洞?

    我忽然想起来华鬘的话——朱大爷心理素质其实并不怎么样,我灵机一动,赶紧接着问:“您说得在理,您这腿脚不方便有多少年了?”

    “多少年,老多年了,五六年了!肌肉都萎缩了!”

    “平时照顾您的人是?”

    “我侄子,有大事,我就给他打电话。他也不定时过来转转,送点东西什么的。”

    “那您吃饭呢?谁帮您做饭?”

    “还做饭?大多数时候就是凑合凑合!邻居啊,亲戚的,给我捎个饭,带点儿菜什么的。平时就是打电话,让街头的小摊给送个火烧、包子、肉饼什么的。”

    “嗯,听他们说了。”这句话其实是假的,我根本就没有打听过朱大爷的饮食情况,但我决心诓他一下,“他们还说,您饭量还可以?一顿吃挺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