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汉这些年能够在南海地区稳稳压住同时代的西方竞争对手,主要原因有二。一是靠了穿越带来的各种黑科技,在军事、航海、制造业等关键领域拥有明显的技术优势;二是因为海汉选择了海南岛作为自己的根据地,背靠大陆地区,人口和各种资源供应都能得到比较好的保障,相较于离本土十万八千里,只能选择在南海岛屿上建立据点的西方殖民者们,海汉从起步开始就占据了更大的地理优势。
近些年海汉不断地通过战争手段来巩固自己在南海地区的影响力,而荷兰、葡萄牙等国也选择了妥协或是干脆就加入到海汉的阵营当中,以此来换取自己在南海地区的稳定地位。但这样的态势并不表示西方同行们就心甘情愿对海汉俯首称臣,如果有机会在暗中给海汉制造一些麻烦,那他们大概也不会手下留情。所以张新的提醒不无道理,考虑潜伏在暗处的对手身份也不能忘了本地区的竞争者们。
但白克思很快就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假设南方,甚至是南海地区,也有势力参与其中,那问题就来了,他们是怎么跟这么远的清国联系上的?”
张新一时间也想不出合理的解释,清国本身所具备的航海能力极为有限,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其水面部队的主力还是当年登莱之乱时逃去辽东投靠后金的登州水师叛军,而这些人长居北方,对于南方的海上环境也并不了解,很难想像他们能自行驾船南下,与南方的反海汉势力取得联系。
当然南方的势力经海路北上,与辽东的清国取得联系,这在理论上倒是有可能成立的。虽然海汉海军会不定期地对辽东海岸进行清剿,但也不可能完全禁绝有船只出入辽东沿岸地区,只是借此手段来限制清国向海上发展而已。如果有心要避开海汉舰队的巡逻,从河流入海口进入到清国境内,其实也是能办到的。
但问题是这样做必然需要承担巨大的风险,而且所需投入的资源肯定也不少,还未必能有回报,谁愿意不惜代价去做这样的尝试呢?
“辽东太远了,没法协同行动,这不合理。”白克思思考良久,还是摇了摇头,觉得刚才两人推测的这种可能性不大。
白克思的话没有说得很明白,但张新却听懂了。这个时代的通信技术依然十分原始,只有海汉手里才掌握有电报这种可以实现远距离快速联络的先进科技,而其他国家没有这种技术,要在相隔几千上万里的距离上保持沟通,就是一件非常难以实现的事了。在陆地上或许还可以使用飞鸽传书来缩短通讯所需的时间,但也不太可能专门架设一条从辽东通往大明南方的鸽子路线,这个路程实在太长,中途要分作若干个路段设点中转,即便是海汉也很难实现这样的计划。
如果不能及时取得联系,那就无法做到有效地互通信息,而在如此之大的范围之内两方或者多方要协同行动,这似乎就是在痴人说梦了。
张新见旁边站着的汪百锁似乎欲言又止的模样,便主动向他问道:“汪百锁,你可有什么想法?”
汪百锁道:“卑职以为,两位大人把事情想得太复杂了。如果我们假设得利者清国便是幕后指使,并且在南方有人配合,那要组织这样的袭击行动并不是那么困难。”
“哦?那你说说,如果由你来负责实施袭击朝鲜世子的目标,要如何策划行动?”白克思饶有兴趣地问道。
汪百锁心知这是自己表现能力的机会,赶紧清清嗓子说道:“从辽东派人出来不但短期内没法适应南方的环境,而且因为体貌特征、口音、生活习惯等等,来到海南岛会很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如果由我负责,那第一件事便是找南方的合作伙伴,让其在南边找一支靠得住的雇佣军,出钱请别人来动手。至于具体的行动计划,即便在事前制定出来也无异于刻舟求剑,所以我会只给出目标,而不会限制实施者的手段。”
汪百锁见两位上司都在认真听自己的讲解,便继续说道:“有枣没枣,先打一杆子看看,如果没实现目标,对我而言顶多也就损失一些金钱,但这应该是最容易获得的资源,如果是站在国家的层面,这些花销也是小钱罢了。”
白克思听得很认真,汪百锁所说的不无道理,他认为清国不需亲自派人到南方动手,而自己先前的想法的确是太复杂了一些,反而忽略了最简单的可能。如果是汪百锁所设想的这种情况,那的确有些细节似乎更说得通了。
张新问道:“但我记得你先前所说的调查结果,似乎这支队伍的成员并不是全都来自同一阵营?”
汪百锁道:“这个结果和卑职所说的情况并不矛盾,在南方也未必只有一两支与我国敌对的势力。张千智认为这支队伍可能是由好几伙人组成,但明显缺乏事前的详细计划,很有可能是匆忙为之,卑职对此也是同样的观点。”
白克思皱眉道:“你的意思是,如果此事是由清国策动,那他们很可能没有自己派人过来,而是在这边雇了一帮人碰运气?”
汪百锁补充道:“也有可能是清国提供了朝鲜世子南下访问我国的消息,然后其南方的合作者认为这会是一个削弱我国的机会,便就势组织了这么一个袭击行动。”
白克思觉得听了汪百锁的这番解说之后,事情似乎并没有变得简单,反而因为又多了一种可能性,会由此延伸发展出更多的支线可能,当下顿时觉得有些头疼。毕竟他主管的领域是工业而非刑侦,就算他凭借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作出了一些判断,但他所掌握的具体信息肯定不如已接手这案子多日的汪百锁,得出的结论自然还是后者的更为可靠。
近些年海汉不断地通过战争手段来巩固自己在南海地区的影响力,而荷兰、葡萄牙等国也选择了妥协或是干脆就加入到海汉的阵营当中,以此来换取自己在南海地区的稳定地位。但这样的态势并不表示西方同行们就心甘情愿对海汉俯首称臣,如果有机会在暗中给海汉制造一些麻烦,那他们大概也不会手下留情。所以张新的提醒不无道理,考虑潜伏在暗处的对手身份也不能忘了本地区的竞争者们。
但白克思很快就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假设南方,甚至是南海地区,也有势力参与其中,那问题就来了,他们是怎么跟这么远的清国联系上的?”
张新一时间也想不出合理的解释,清国本身所具备的航海能力极为有限,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其水面部队的主力还是当年登莱之乱时逃去辽东投靠后金的登州水师叛军,而这些人长居北方,对于南方的海上环境也并不了解,很难想像他们能自行驾船南下,与南方的反海汉势力取得联系。
当然南方的势力经海路北上,与辽东的清国取得联系,这在理论上倒是有可能成立的。虽然海汉海军会不定期地对辽东海岸进行清剿,但也不可能完全禁绝有船只出入辽东沿岸地区,只是借此手段来限制清国向海上发展而已。如果有心要避开海汉舰队的巡逻,从河流入海口进入到清国境内,其实也是能办到的。
但问题是这样做必然需要承担巨大的风险,而且所需投入的资源肯定也不少,还未必能有回报,谁愿意不惜代价去做这样的尝试呢?
“辽东太远了,没法协同行动,这不合理。”白克思思考良久,还是摇了摇头,觉得刚才两人推测的这种可能性不大。
白克思的话没有说得很明白,但张新却听懂了。这个时代的通信技术依然十分原始,只有海汉手里才掌握有电报这种可以实现远距离快速联络的先进科技,而其他国家没有这种技术,要在相隔几千上万里的距离上保持沟通,就是一件非常难以实现的事了。在陆地上或许还可以使用飞鸽传书来缩短通讯所需的时间,但也不太可能专门架设一条从辽东通往大明南方的鸽子路线,这个路程实在太长,中途要分作若干个路段设点中转,即便是海汉也很难实现这样的计划。
如果不能及时取得联系,那就无法做到有效地互通信息,而在如此之大的范围之内两方或者多方要协同行动,这似乎就是在痴人说梦了。
张新见旁边站着的汪百锁似乎欲言又止的模样,便主动向他问道:“汪百锁,你可有什么想法?”
汪百锁道:“卑职以为,两位大人把事情想得太复杂了。如果我们假设得利者清国便是幕后指使,并且在南方有人配合,那要组织这样的袭击行动并不是那么困难。”
“哦?那你说说,如果由你来负责实施袭击朝鲜世子的目标,要如何策划行动?”白克思饶有兴趣地问道。
汪百锁心知这是自己表现能力的机会,赶紧清清嗓子说道:“从辽东派人出来不但短期内没法适应南方的环境,而且因为体貌特征、口音、生活习惯等等,来到海南岛会很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如果由我负责,那第一件事便是找南方的合作伙伴,让其在南边找一支靠得住的雇佣军,出钱请别人来动手。至于具体的行动计划,即便在事前制定出来也无异于刻舟求剑,所以我会只给出目标,而不会限制实施者的手段。”
汪百锁见两位上司都在认真听自己的讲解,便继续说道:“有枣没枣,先打一杆子看看,如果没实现目标,对我而言顶多也就损失一些金钱,但这应该是最容易获得的资源,如果是站在国家的层面,这些花销也是小钱罢了。”
白克思听得很认真,汪百锁所说的不无道理,他认为清国不需亲自派人到南方动手,而自己先前的想法的确是太复杂了一些,反而忽略了最简单的可能。如果是汪百锁所设想的这种情况,那的确有些细节似乎更说得通了。
张新问道:“但我记得你先前所说的调查结果,似乎这支队伍的成员并不是全都来自同一阵营?”
汪百锁道:“这个结果和卑职所说的情况并不矛盾,在南方也未必只有一两支与我国敌对的势力。张千智认为这支队伍可能是由好几伙人组成,但明显缺乏事前的详细计划,很有可能是匆忙为之,卑职对此也是同样的观点。”
白克思皱眉道:“你的意思是,如果此事是由清国策动,那他们很可能没有自己派人过来,而是在这边雇了一帮人碰运气?”
汪百锁补充道:“也有可能是清国提供了朝鲜世子南下访问我国的消息,然后其南方的合作者认为这会是一个削弱我国的机会,便就势组织了这么一个袭击行动。”
白克思觉得听了汪百锁的这番解说之后,事情似乎并没有变得简单,反而因为又多了一种可能性,会由此延伸发展出更多的支线可能,当下顿时觉得有些头疼。毕竟他主管的领域是工业而非刑侦,就算他凭借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作出了一些判断,但他所掌握的具体信息肯定不如已接手这案子多日的汪百锁,得出的结论自然还是后者的更为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