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还是没有经过详细的筹划,很多行动细节都是模糊的。比如刚开始他认为应该找一个大的马场下手,便首先去了三泉县的阳平关。

    那里地势平坦,在金牛堡附近,挨着嘉陵江畔有个规模颇大的马场,约莫蓄养了三千匹战马。

    可真等到他摸黑潜入马房之后,才发现并不可取。因为他一个人也带不走几匹马,就算顶天了他能牵走一百匹,可第二天一早被敌军发现了,他又能跑的了多远?

    从这里回苦竹隘还有三四百里的路,快的话也得三天,还不算中间要经过老冤家韦继全镇守的绵谷县,外加需要渡过两条大河。

    所以这样做的结果,要么被敌军追上,他一人狼狈而逃。要么在绵谷被韦继全拦截,最后便宜了这个冤家。

    左右权衡之下,最终也只能作罢。既然在三泉县搞马都不现实,那距离更远的大安军就更不用考虑了。

    思来想去之下,宁远还是把目光落在了老冤家韦继全的绵谷县,谁叫他离苦竹隘最近呢?

    之后在返回的路上,他就一路筹划着行动的细节,最大的障碍还是他的手脚有限,无法带着成百上千的战马行动啊?

    那该怎么办呢?难道就带个三五十匹的回去?

    绝对没有这个可能!就薅这点羊毛如何对得起过去两个月的艰苦呢?

    回苦竹隘搬兵?这就更加不靠谱了,现在又无军令在手,请不动虎符根本就调不了兵。但如果要按照正常流程去走,就得找南永忠先给重庆帅府打报告。且不说这个货会不会听自己的,就算按照这个流程申请下来军令,再去借到虎符调兵,怕是连黄花菜也凉了。

    这个完全不适应战争形势的军事指挥制度,回头空下来,第一个要搞定的就是它!

    可眼下要紧的问题,还是如何抢马的事情......。亏得宁远聪明绝顶,这却成了一个大难题....。

    既如此回去的两天,一路上都是心不在焉的琢磨这个问题,好在这天气严寒,沿途的哨卡基本都歇了菜,既无人看守也不可能遇到谁来盘问他,否则像他这样大摇大摆的,怕是半路就要被蒙军截了。

    直到进了绵谷县境,他都还是没有想出破解之道。岂有此理!英雄汉还能被尿憋死?难道自己人帮不上忙,还不能找蒙军帮忙?

    对,就在宁远绞尽脑汁都想不出万全之策的时候,他决定不想了。反正左右不就是需要赶马的人吗?自己人是人,那敌军就不是人了?

    既然请自己人来不及,又不可能去抓百姓来帮忙,只能劳烦敌军“帮忙”了呀?

    所以最终他定下的计划就是,要干就干票大的,白天只要蒙军敢把马放出来,就在草场上,将牧马的蒙军一股脑的俘获了。再想办法“说服”他们帮忙赶马,趁着绵谷离苦竹隘也不算远,快马加鞭的只管往回跑。

    反正韦继全手上兵马也不多,绝不敢深入敌境。只要过了下寺河,那就万事大吉了。

    真是个完美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