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一年到头,就指望那几亩田的产出过日子,家中人口少的还好,够吃够用的情况下,多少还能卖些余银。

    孩子多的人家就惨了,还没等到新粮下来,米缸几乎就要见底了,接下来的几个月只能靠掺着野菜过活。

    所以只要一有闲暇时间,汉子们都会来镇上做短工,或是拉人拉货贴补家用,此刻望着路上行人的笑脸,不难看出他们心情很不错。

    “相公,你说只是从村中往镇上拉人,每个人就能赚到两文钱,这要是从镇上去县城是不是赚得更多啊!”

    如果不是家中有了稳定的营生,小溪觉得其实来镇上做个脚夫也不错。

    坐在车辕上的陈家旺闻言,笑了笑,“嗯!我猜应该是很赚钱,毕竟路程远,每人收十文,拉五个人就有五十文。”

    都说,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话还真没错,车上的王大娘听到小夫妻俩的谈话内容,眼睛突然亮了一下,随后不知想到了什么,瞬间黯淡了下去。

    大儿子老实本分,最适合做脚夫这行了,但想到一头牛要差不多二十两银子,王大娘不禁叹了口气。

    这么多年家中也不过只有七八两存银,远远不够买一头牛,看来这赚钱的路子是行不通了。

    “大娘,您咋还叹上气了呢!可是有什么心事。”小溪发现王大娘不知为何,情绪突然变得特别低落,就关心的问了一嘴。

    “哎!我在想家中的日子什么时候才能好起来。”

    王大娘心中很是烦闷,有些话她无法与儿子儿媳说,只能偶尔与老头子发发牢骚,难得今日有人问起,忍不住就说了出来。

    王家日子怎么样,小溪也了解一些,典型的人多田少,而且还都不是上等田,每年的产量并不高,够吃够用之余,还能省出来一部分卖银子,只能归功于王大娘的精打细算。

    虽然她们家日子紧巴了些,但已经比那些同样田不多的人家,好了不少,毕竟有些人家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也是啊,如果只靠种田,日子也就那样,饿不死,也富不了。”

    想到刚嫁来竹溪村时,家中也是紧巴巴的,只有公婆分的五两纹银,便再无其它,能把日子过成如今这个样子,全靠镇上摆摊卖兔子等。

    如果只靠种田,不知何时才能买得起田地和驴车,所以王大娘的心情小溪深有体会。

    “家旺媳妇,你们夫妻俩聪明,帮大娘出个主意,看我家你大哥适合做点啥买卖。”

    如今村中谁提起陈家三个儿子,不竖大拇指,同样都是庄稼汉,再看看人家小日子过得,可谓是蒸蒸日上。

    其实王大娘一直有这个想法,但王老汉却始终持反对意见,他觉得两家无亲无故,陈家凭什么帮忙出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