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院很大,刚一踏进大门,就能看到各式各样或认识,或叫不出名字的植物竞相绽放,像极了秋日的一副美画。

    徐婉宁却没有心思欣赏,径直带着欧少坤到了孙院士的办公室。

    打过招呼后,她直接开门见山。

    “孙院士,这位是我们华清大学农学院专业大一的新生,欧少坤。他也是今年的高考状元。”

    高考状元稀奇,却对于农科院的人来说,却没有到令人惊叹的程度。

    孙院士百忙之中抬起头,望着徐婉宁,徐徐开口:“你电话里介绍过他。徐同志,你今天带他来的目的是什么?”

    “我发现,他在农学方面有很强的天赋,比起我也不差多少。所以我斗胆,将他带到农科院,让院士您考一考他,如果能过关的话,还望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点时间,可以带一带他。”

    “华国不缺人才,但农学方面的人才却太过稀缺。所以,好不容易发现一个好苗子,我不忍心错过,才会贸然将其带来农科院。”

    徐婉宁说清了自己的目的和缘由。

    孙院士这才收起防备。

    徐婉宁说的没错,华国不缺人才,但农学方面的却少之又少。

    主要是,大部分人,都不愿意吃下地劳作的苦。

    且,农学方面的研究,比起科研的枯燥,有过之而无不及,又有多少年轻人能吃得了这个苦呢?

    而且徐婉宁说的也很有技巧。

    希望孙院士和其他几位院士,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多教一教欧少坤。

    而不是,将他也收编进农科院。

    徐婉宁当初能年纪轻轻就被农科院的院士瞧中,一来是她解决了大棚种植的难题,且她提出了杂交水稻的理念,和袁老的理念不谋而合,再加上她恢复高考后的高考状元的身份,天时地利人和之下,农科院才会破例给她科员的身份。

    欧少坤聪慧又加,天赋不赖,但他如今并没有卓越的表现,所以,农科院不可能为了他而破例。

    徐婉宁自然知道这一点,所以才没有强求,只是希望经验丰厚的孙院士,能多多带一带他。

    而农科院最德高望重的院士的教导,对于欧少坤而言,也是莫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