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冉道:“吾犹思陶近于几,或得卫助,不过十日可至也。”
张禄道:“陶邑得报,必在至几之后。秦入于卫,正与入梁同。其道虽迩,其时相近也。”
魏冉道:“非只梁也,安邑亦当为备。”
华阳君道:“安邑距秦,不过一河,朝发而夕至,较之于陶,其便多矣。”
魏冉见众人都不支持他的主张,也不好再坚持,遂道:“众议二策,臣皆当报王,一任王之所听。华阳君其与张卿细议其节,三子助之。即奉王命而行。”五人齐齐起身,将魏冉送出相府,华阳君让一名家臣往咸阳宫通报:“且命各司,皆至相府听令。”再回到暖阁。
几个人都是行政老手,不多久就仪定了办事章程。边喝水边闲聊,等魏冉回来。
魏冉还在秦庭各官司到达前就回来了,传达了秦王的意见:与各国外交,难必成功;今二途均由外国,当同时办理,从其速者。五人齐道:“大王英明!”华阳君问道:“王其犹在甘泉宫乎?”
魏冉道:“然也。”然后又和众人议论了一番执行的细节。大家能够体会到秦王救援胡阳的急迫心情,不由得加快了速度。
少时,各有司赶到。武安君发出节符,调陶军准备出境,掩护几邑的秦军撤退;命安邑整顿军事,准备阻击魏军过境。华阳君发出节符,命典客府派行人分别至大梁和濮阳,分别向魏王和卫侯交涉,要魏王开放通往南阳的道路;要卫侯准备数百船只,皆到下游黄河分叉前的宿须口处,准备接秦军过河;同时,派出使者往邯郸,与赵议和。全部行动的协调由张卿负责。
从咸阳到几一千多里,从安邑到陶东西距离也有一千多里。要在如此远的距离上协调各方行动,几乎是不可能的。张禄请求在洛阳设立秘密幕府,以缩短到各方的距离。张禄还认为,这一次千里之外的救援,秦人可以出力的机会不多,建议请出楚左徒黄歇,借用他的影响,调动商人的力量完成任务。张禄的建议引起大家的兴趣,众人比较着从各地到咸阳和洛阳的距离,发现在洛阳设立前进指挥所是一个聪明的选择;而大家对请黄歇一事犹豫不决,主要是大家都觉得对黄歇这人不摸底,让他介入如此重要的事情,感到不放心。
张禄道:“楚太子在咸阳,黄歇焉得二心。黄歇之能,臣所尽知。前者通义渠,黄歇之力也。”
张禄是秦王客卿,黄歇更是楚国的左徒,秦王的人质,他们的动向在座的都无权决定,要上报秦王批准。于是穰侯再次入宫报告,让众人把相关事项议论清楚。不久魏冉回来道:“秦王已允。秦王教令,一应所需,由各君侯斟酌办理。”张禄向穰侯报告了刚才议论的结果。张禄的门人不多,但正好郑安平和陈四都回来了,算是加强了力量。
张禄见计划得到批准,就亲自去找黄歇帮忙。
黄歇他们还是住在咸阳宫旁的那间馆驿中。张禄到来后,出示了节符,驿吏将张禄请到院落前,上前叩门。开门的是黄府的家臣。这一年多来,黄府的家臣也换过几茬,现在这位,张禄并不认识。张禄上前,出示了节符,道:“秦客卿张禄求见左徒!”
那名家臣听说是秦客卿,验过节符,请到门房暂歇,自己入内去报黄歇。此时正是早餐刚过,黄歇正与太子讲学,太子府的人在旁听讲。听说张禄来了,黄歇让太子府一行暂时回避,自己匆匆迎出来,一揖到地;芒氏三人也迎出来相见。太子府一行就隐于廊下,暗暗探听。
张、黄两人在朝堂上虽然常见,但黄歇很少对秦政说三道四,而张禄多在外面施工,两人私下相谈的机会不多。
众人来到堂上,黄歇敬上茶,问道:“客卿亲至,必有所教!”
张禄并未客套,直接道:“秦中更胡阳为赵将所困,现居于几,左徒其知之。臣今日至此,欲左徒相助,拔出秦军!”
黄歇十分敏感地问道:“拔出秦军,此军事也,奈何劳及张卿?张卿其佐秦王军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