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君倒是按照约定,给留下的民户每户六金,这在平时是一大笔钱,但现在却拿着钱买不到粮食。感觉到危机的上党居民开始逃亡。
廉颇的全部注意力都放在抗击秦军方面,每天派出大量斥侯哨探秦军动向。河东的邑民仍然按照秦律,于农闲时演习兵阵之法。十月秋收完毕,无论是安邑还是南阳方向都没有侦察到秦军调动。反而是函谷关方向出现大批秦军。廉颇不敢疏忽,密切关注这支部队的动向,惟恐它突向上党方向。但这支部队反而攻向韩国在河南的缑氏和蔺。然后就返回了。廉颇白白紧张了一场。
秦军造成的紧张过去后,就到了腊月,那是三晋新年前夕。这三万秦军从初夏时就离开家,至今已经服役半年,大家都盼着回家呢!
兵役的轮换是由国尉许历负责。他早在秋收之后,就开始着手抽调各地精壮,组织军队。赵国君臣知道得很清楚,仅凭上党民众,是无力抵御秦军的,必须动员赵国的力量。
根据廉颇的计策,要守住丹水一线,至少需要十万大军,三万部队,仅仅能够守住长平三个月。但最要命的问题是粮食。上党的余粮极少,经过一番折腾,更是歉收,维持民众的生存都有困难,哪里还能供应军队;而一旦没有了粮食,战争的结局就是不战而败。廉颇必须至少保证上党赵军的粮食供应,只果可能,也要救济上党的民众。没有民众的支持,只有军队是支撑不住的。
赵奢送来的四百万石粮食成为廉颇手中的宝贝。一方面按标准供应,维持着士卒的士气;另一方面,有粮食不愁招不到民工。所以当新年到来时,廉颇发出工程令,以每天一斗五升粮食的标准招募民工。
一斗五升粮食说多也不多,它是一个重体力劳动者一天的标准定量;但说少也不少,因为一般民众一天口粮标准就三升,一斗五升足以供给一个五口之家不挨饿!靠着给廉颇修工事,长平周围的民众过了一个还不算艰难的年。
新的军队有五万人,顶替了此前的三万人。廉颇在丹水转角与山脚之间,修筑了一个前进阵地。这个宽约三里的阵地依托山水的掩护,形成一道屏障。
廉颇还是在春耕时,放这些民工回家种地去了。五万赵卒则轮流承担了沿丹水筑垒的任务。
冯亭回到平阳后,向阳成君报告说,赵军提前得知韩将献上党于秦的消息,抢先一步率军夺取了上党,现在上党只有这么几个人跟着自己回来了。这番说辞自然是在回平阳的路上就和众官员串通好的,总不能说是由自己把上党献给了赵国吧,那不是杀头之罪吗!这种牵涉到大家切身利益的事,很容易就能达成一致。所以不光冯亭这么说,几十名官员众口一词,说得有鼻子有眼,不由大家不信。阳成君无奈,只得派冯亭先往咸阳报告秦王,再往郑国报告韩王。在冯亭的要求下,那些从上党逃出来的官员作为使团成员,跟随前往。
冯亭对外交事务还是比较熟悉的。到了咸阳后,很快就和典客府见了面。他向行人诉苦道:“臣等奉王命,代靳黈为上党守,欲献上党于大国。争奈靳黈私通赵国,泄此机密。赵于一月后驱大兵至上党,靳黈不守,上党遂陷。非敝邑敢背约也!”
张禄得知这一消息后,也没有过多纠缠,只派了国尉司马靳与冯亭会晤,了解情况。一面让曾季撒开间谍网,迅速查明情况。以礼打发冯亭回去了。
绕了一个大弯,一行人终于回到郑国,报告韩王道:“赵闻韩不能守上党,今发兵已取之矣!”韩王甚至不知道阳成君已经把上党许给了秦国,以为只是被赵国乘虚而入,吃了个暗亏。但既无力收回,只能默认!
秦军占领缑氏和蔺后,将出密直到郑国城下。韩王坐卧不宁,连连遣使入咸阳讲和。冯亭悄悄出主意道:“但言愿献上党与秦,以媾和也!上党与郑,音讯不通,赵之袭上党,郑未曾闻之!”这一机警的甩锅法,得到韩王的赞赏。于是韩王频频遣使入秦,言愿入上党以与秦盟。
廉颇的全部注意力都放在抗击秦军方面,每天派出大量斥侯哨探秦军动向。河东的邑民仍然按照秦律,于农闲时演习兵阵之法。十月秋收完毕,无论是安邑还是南阳方向都没有侦察到秦军调动。反而是函谷关方向出现大批秦军。廉颇不敢疏忽,密切关注这支部队的动向,惟恐它突向上党方向。但这支部队反而攻向韩国在河南的缑氏和蔺。然后就返回了。廉颇白白紧张了一场。
秦军造成的紧张过去后,就到了腊月,那是三晋新年前夕。这三万秦军从初夏时就离开家,至今已经服役半年,大家都盼着回家呢!
兵役的轮换是由国尉许历负责。他早在秋收之后,就开始着手抽调各地精壮,组织军队。赵国君臣知道得很清楚,仅凭上党民众,是无力抵御秦军的,必须动员赵国的力量。
根据廉颇的计策,要守住丹水一线,至少需要十万大军,三万部队,仅仅能够守住长平三个月。但最要命的问题是粮食。上党的余粮极少,经过一番折腾,更是歉收,维持民众的生存都有困难,哪里还能供应军队;而一旦没有了粮食,战争的结局就是不战而败。廉颇必须至少保证上党赵军的粮食供应,只果可能,也要救济上党的民众。没有民众的支持,只有军队是支撑不住的。
赵奢送来的四百万石粮食成为廉颇手中的宝贝。一方面按标准供应,维持着士卒的士气;另一方面,有粮食不愁招不到民工。所以当新年到来时,廉颇发出工程令,以每天一斗五升粮食的标准招募民工。
一斗五升粮食说多也不多,它是一个重体力劳动者一天的标准定量;但说少也不少,因为一般民众一天口粮标准就三升,一斗五升足以供给一个五口之家不挨饿!靠着给廉颇修工事,长平周围的民众过了一个还不算艰难的年。
新的军队有五万人,顶替了此前的三万人。廉颇在丹水转角与山脚之间,修筑了一个前进阵地。这个宽约三里的阵地依托山水的掩护,形成一道屏障。
廉颇还是在春耕时,放这些民工回家种地去了。五万赵卒则轮流承担了沿丹水筑垒的任务。
冯亭回到平阳后,向阳成君报告说,赵军提前得知韩将献上党于秦的消息,抢先一步率军夺取了上党,现在上党只有这么几个人跟着自己回来了。这番说辞自然是在回平阳的路上就和众官员串通好的,总不能说是由自己把上党献给了赵国吧,那不是杀头之罪吗!这种牵涉到大家切身利益的事,很容易就能达成一致。所以不光冯亭这么说,几十名官员众口一词,说得有鼻子有眼,不由大家不信。阳成君无奈,只得派冯亭先往咸阳报告秦王,再往郑国报告韩王。在冯亭的要求下,那些从上党逃出来的官员作为使团成员,跟随前往。
冯亭对外交事务还是比较熟悉的。到了咸阳后,很快就和典客府见了面。他向行人诉苦道:“臣等奉王命,代靳黈为上党守,欲献上党于大国。争奈靳黈私通赵国,泄此机密。赵于一月后驱大兵至上党,靳黈不守,上党遂陷。非敝邑敢背约也!”
张禄得知这一消息后,也没有过多纠缠,只派了国尉司马靳与冯亭会晤,了解情况。一面让曾季撒开间谍网,迅速查明情况。以礼打发冯亭回去了。
绕了一个大弯,一行人终于回到郑国,报告韩王道:“赵闻韩不能守上党,今发兵已取之矣!”韩王甚至不知道阳成君已经把上党许给了秦国,以为只是被赵国乘虚而入,吃了个暗亏。但既无力收回,只能默认!
秦军占领缑氏和蔺后,将出密直到郑国城下。韩王坐卧不宁,连连遣使入咸阳讲和。冯亭悄悄出主意道:“但言愿献上党与秦,以媾和也!上党与郑,音讯不通,赵之袭上党,郑未曾闻之!”这一机警的甩锅法,得到韩王的赞赏。于是韩王频频遣使入秦,言愿入上党以与秦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