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摇摇头,如实道:“那倒没有。”
李文忠请朱雄英坐了下来,府中的仆人上了茶水喝了口茶后他抬头看向朱雄英,问道:“好侄儿,你对此事有何看法?”
毕竟这件事情,是由朱雄英引起的,而且皇帝肯定不会无缘无故派朱雄英来宣旨,所以李文忠觉得,这里面一定有些深意。
朱雄英沉吟片刻,也没敢信口开河,而是谨慎地说道:“叔叔,我认为建造堤坝还是头等大事,但也不是说盲目去建。”
李文忠听后点了点头表示赞同:“侄儿说得有理那依你之见应该如何着手呢?”
这也是李文忠对朱雄英能力的小小测验,朱雄英并不需要答得有多好,但最起码要有个条理,若是他自己心中都没谱,那李文忠就会觉得这事有些不靠谱弄这么大架势,恐怕有白折腾的风险。
“还是得对长江入海口的地理环境进行详细的勘测,然后做好规划,这个得看工部都水清吏司的安排,最好能跟地形结合起来因势导之.而且还得跟当地百姓说清楚,既然是为了保护他们自己的田产,没道理征召的民夫会不尽力。”
李文忠听后点了点头,这小子年纪轻轻就有如此见解,说话有条不紊,虽然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计划,但基本的思路都是正确的。
“对了叔叔,我这里还有一份堤坝的构筑图,不一定完全对,但您可以参考一下,找擅长治河的工匠再看看改进一番。”
说着,朱雄英掏出了一张他手绘的草图。
明代治理黄河的成功经验很多,治理长江倒是少见,不过疏浚吴淞江等记录也有一些,所以之前查到相关资料的时候,朱雄英就留意了一下具体的方法,如今一看果然能派上用场。
“束水冲沙法”这些治理黄河的法子就不说了,跟眼下的事情压根不沾边,但具体的堤坝构筑法却可以参考一二,毕竟是已经验证过的成熟构筑方法,有效治理了吴淞江和黄浦江,想来应对长江的洪灾,也是能起到一定效果的。
(本章完)
李文忠请朱雄英坐了下来,府中的仆人上了茶水喝了口茶后他抬头看向朱雄英,问道:“好侄儿,你对此事有何看法?”
毕竟这件事情,是由朱雄英引起的,而且皇帝肯定不会无缘无故派朱雄英来宣旨,所以李文忠觉得,这里面一定有些深意。
朱雄英沉吟片刻,也没敢信口开河,而是谨慎地说道:“叔叔,我认为建造堤坝还是头等大事,但也不是说盲目去建。”
李文忠听后点了点头表示赞同:“侄儿说得有理那依你之见应该如何着手呢?”
这也是李文忠对朱雄英能力的小小测验,朱雄英并不需要答得有多好,但最起码要有个条理,若是他自己心中都没谱,那李文忠就会觉得这事有些不靠谱弄这么大架势,恐怕有白折腾的风险。
“还是得对长江入海口的地理环境进行详细的勘测,然后做好规划,这个得看工部都水清吏司的安排,最好能跟地形结合起来因势导之.而且还得跟当地百姓说清楚,既然是为了保护他们自己的田产,没道理征召的民夫会不尽力。”
李文忠听后点了点头,这小子年纪轻轻就有如此见解,说话有条不紊,虽然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计划,但基本的思路都是正确的。
“对了叔叔,我这里还有一份堤坝的构筑图,不一定完全对,但您可以参考一下,找擅长治河的工匠再看看改进一番。”
说着,朱雄英掏出了一张他手绘的草图。
明代治理黄河的成功经验很多,治理长江倒是少见,不过疏浚吴淞江等记录也有一些,所以之前查到相关资料的时候,朱雄英就留意了一下具体的方法,如今一看果然能派上用场。
“束水冲沙法”这些治理黄河的法子就不说了,跟眼下的事情压根不沾边,但具体的堤坝构筑法却可以参考一二,毕竟是已经验证过的成熟构筑方法,有效治理了吴淞江和黄浦江,想来应对长江的洪灾,也是能起到一定效果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