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造纸和印刷(1/2)
不过战略方向虽然定了,各种政务军务上的事情还是要一点点走的,着急不得。李哲还得悲催的做文案处理的工作。
每天看着似乎永远也解决不完的公务,李哲忍不住的满腹牢骚。这到了三国,怎么感觉跟到了外国一样,这些汝南城中新收的一些书吏,还不如李哲在三十里铺培养出来的流民们好用,公文上文字写的基本看不懂。
要说字吧勉强还能认,毕竟小时候学过书法的。但是这行文就真的有点太头疼了,这完全是照着专门让人看不懂的方向去的吗,这些书吏们都是干什么吃的,难道不能照着人话来写吗?
还有这书简,真心坑爹,几十上百个字就有一卷,足有斤把重,看上一篇散文,就要来回折腾十几斤重的东西,这哪里是脑力劳动,这完全是个体力活儿!
怪不得古人行文要咬文嚼字的,这不完全是逼出来的吗!你若是动不动的长篇大论,别人看起来就要用吨来计算了。感情这秦汉时代的书生体质还算可以,动不动的就能上马打仗,这完全是书简的功劳啊!
说起这个就完全可以原谅前面的那些书吏们了,这也不能怪人家。都是没有纸张惹的祸!由此也就可以理解历史上的记载,秦始皇每天批阅奏章一百二十斤的说法了,那其实真心没有多少啊!现代时空里随便一个上网看书的书友们每天都要比他看得多得多。
看来,来到三国,别的先不说,这纸张的问题是首先要解决的。别的不说,单单是为了自己不再受累也值得一做。
要说这时候,正是造纸术刚刚出现的时期,东汉人蔡伦甚至因为改良造纸术而封了侯。而近些年,造纸术更加发展,还出现了著名的山东东莱县的“左伯”纸。可是那些毕竟都是规模太小,工艺不精。以李哲的观点来看,纸张的质量似乎只能用来做草纸用,产量也是非常的小。真正纸张的大规模生产要到未来两百多年之后,才慢慢的开始占据主流。
看来这推广造纸术,弘扬历史文化的先锋,是要李哲自己来做了。
至于造纸所用的原料,这里可是满山都是,这时候和现代不一样,到处都是原始的森林植被,虽然这地方的情况看着不一定有什么好木材,但是造纸还是没问题的,这些树木,老祖宗们烧柴火烧了几千年,也没有将它们烧完。
纸张的问题若是顺利解决了,那今后的行文风格的问题应该就能改善了,毕竟是客观条件束缚这文化的发展啊!三国时代的白话文运动,就能找些人搞上一搞了。
改良造纸术,由此正式提上工作日程。
当然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古代人对先进的工艺流程的掌握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更何况目前的造纸术远没有流行起来,李哲目前的手下,恐怕还没有造纸术这方面的高级人才,所有的人都是一穷二白从头学起,这个李哲也是不懂的。
在改良这造纸术之前,恐怕还得李哲自己的随身空间来用。于是纸张开始出现在李哲的随身空间的配额里面。
有了造纸术,就不能不提到印刷术,中国古代的印刷术改革是到了宋朝才出现,这个实在是太晚了,完全是妨碍了中华文明的大发展么。
现在李哲到了这里,就一定要把这个历史改变,可怜的毕昇老头儿,只有对不起你了,抢了您在历史上的重大功绩,还请原谅则个。
活字印刷术的原理也不算太复杂,把道理给熟练的工匠们讲通,让他们自己去折腾,只要有了技术研发的方向,多试验几次,应该还是有希望能够搞成的。
再去现代订购几架仿古的印刷机什么的,让古人照着自己鼓捣几下,肯定就没问题了。到时候文化生产力大大提高,所谓文化传播急先锋的名头那就逃不掉了。
想出了两件大事,李哲心满意足,伸了一个懒腰,就打算犒劳一下自己。
可是这荒僻的古代时空这里会有什么舒服的享受呢?
每天看着似乎永远也解决不完的公务,李哲忍不住的满腹牢骚。这到了三国,怎么感觉跟到了外国一样,这些汝南城中新收的一些书吏,还不如李哲在三十里铺培养出来的流民们好用,公文上文字写的基本看不懂。
要说字吧勉强还能认,毕竟小时候学过书法的。但是这行文就真的有点太头疼了,这完全是照着专门让人看不懂的方向去的吗,这些书吏们都是干什么吃的,难道不能照着人话来写吗?
还有这书简,真心坑爹,几十上百个字就有一卷,足有斤把重,看上一篇散文,就要来回折腾十几斤重的东西,这哪里是脑力劳动,这完全是个体力活儿!
怪不得古人行文要咬文嚼字的,这不完全是逼出来的吗!你若是动不动的长篇大论,别人看起来就要用吨来计算了。感情这秦汉时代的书生体质还算可以,动不动的就能上马打仗,这完全是书简的功劳啊!
说起这个就完全可以原谅前面的那些书吏们了,这也不能怪人家。都是没有纸张惹的祸!由此也就可以理解历史上的记载,秦始皇每天批阅奏章一百二十斤的说法了,那其实真心没有多少啊!现代时空里随便一个上网看书的书友们每天都要比他看得多得多。
看来,来到三国,别的先不说,这纸张的问题是首先要解决的。别的不说,单单是为了自己不再受累也值得一做。
要说这时候,正是造纸术刚刚出现的时期,东汉人蔡伦甚至因为改良造纸术而封了侯。而近些年,造纸术更加发展,还出现了著名的山东东莱县的“左伯”纸。可是那些毕竟都是规模太小,工艺不精。以李哲的观点来看,纸张的质量似乎只能用来做草纸用,产量也是非常的小。真正纸张的大规模生产要到未来两百多年之后,才慢慢的开始占据主流。
看来这推广造纸术,弘扬历史文化的先锋,是要李哲自己来做了。
至于造纸所用的原料,这里可是满山都是,这时候和现代不一样,到处都是原始的森林植被,虽然这地方的情况看着不一定有什么好木材,但是造纸还是没问题的,这些树木,老祖宗们烧柴火烧了几千年,也没有将它们烧完。
纸张的问题若是顺利解决了,那今后的行文风格的问题应该就能改善了,毕竟是客观条件束缚这文化的发展啊!三国时代的白话文运动,就能找些人搞上一搞了。
改良造纸术,由此正式提上工作日程。
当然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古代人对先进的工艺流程的掌握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更何况目前的造纸术远没有流行起来,李哲目前的手下,恐怕还没有造纸术这方面的高级人才,所有的人都是一穷二白从头学起,这个李哲也是不懂的。
在改良这造纸术之前,恐怕还得李哲自己的随身空间来用。于是纸张开始出现在李哲的随身空间的配额里面。
有了造纸术,就不能不提到印刷术,中国古代的印刷术改革是到了宋朝才出现,这个实在是太晚了,完全是妨碍了中华文明的大发展么。
现在李哲到了这里,就一定要把这个历史改变,可怜的毕昇老头儿,只有对不起你了,抢了您在历史上的重大功绩,还请原谅则个。
活字印刷术的原理也不算太复杂,把道理给熟练的工匠们讲通,让他们自己去折腾,只要有了技术研发的方向,多试验几次,应该还是有希望能够搞成的。
再去现代订购几架仿古的印刷机什么的,让古人照着自己鼓捣几下,肯定就没问题了。到时候文化生产力大大提高,所谓文化传播急先锋的名头那就逃不掉了。
想出了两件大事,李哲心满意足,伸了一个懒腰,就打算犒劳一下自己。
可是这荒僻的古代时空这里会有什么舒服的享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