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桩公案,古家算是保住了正值壮年的儿子,水家搭着人搭着白银搭着交情的这么一大通,照理来说,古家怎么不得报答个几辈子,至少告慰儿孙,此恩诚不能忘也。然而合一却没有这般浅显,事毕之后还反复叮嘱家人莫要声张。直至几十年后才从合一的儿子口中探得一二。而渊源颇深的两家人,谁又能够想到,合一所救的这个人的儿子,日后竟成为了自己的亲孙女婿。这是后话,暂且搁下。
现在,我们不得不仔细的看看这条河了,乍一看,没甚特别,北方的平原怎么说来说去调子大抵也都是差不多一个调子,只是风土乡情日日浸染在这些静态的景物中,便着上了色,藏着自己记忆的地方,自是与他处不同。
《魏都赋》注云:鼓山又名滏山,滏水源出山麓。
源于太行山的这条河名曰滏阳河,不折不挠弯弯曲曲的一直流到津门,与海河汇为一处入海。河水静静的流淌见证了千年的岁月,千年的沧桑。土地和河水静默无言,他们任由一切发生、发展,籍着这条河的关系,两岸生活的人们填填肚子是不成问题的,当然还有一点是上天要恩赐,多少要靠些运气,没有暴雨,没有灾害,如果赶上有天灾的时候,问题也不太大,左右不过是人命顶上,人在最绝望的时候,是无暇顾及自身之外的其他的,何况,很长一段时期以来,人命很不值钱,没有办法,放到任何一个时候,都无法用非黑即白的理论来验证一些事情的正确性,这时候就会非常能够理解杜甫诗中所描绘的那些冷酷悲惨赤裸裸的现实,整个国家,都病了,人,又能好到哪去?
河,还是这条河,静静的流淌,不发一言,任你取她的水,任你捕她的鱼,任你在她的身体里沐浴,任你在她的岸边玩耍,任你行驶在她的胸膛,所有的一切都任由你。每个人都会从这里经过,她清楚的了解每一个人,知道所有的悲欢离合,但她从不会因为这个人的作为、地位、遭际等等而有所偏待,她公平,永远一视同仁,她就在这里,真是应了那句话“若要如何,全凭自己”。
合一能做的事情实在是有限得很,不能做民族的败类、国家的汉奸走狗,他除了在尽自己努力保住一方乡民的性命的同时,只能在浩瀚的书籍中寻找民族的记忆,慰藉心灵。说到这里,突然就理解了晚清为什么能出那么多的训诂学家,为什么有清一代古代各类文学发展到了一个极致,一个峰点。
他们在逃避,在书中逃避,这个民族每到乱世,总是文化发展辉煌的时刻,春秋战国如此、魏晋南北朝如此,此刻亦如此。生在这几个时代的人们是不幸的,他们过不上安稳的日子,无论世家大族还是普通百姓,都一样的惶惶终日,朝不保夕。而这几个时代的文人们又是幸运的,他们所有的感悟都是内心最真实的反映,是残酷的,是一气呵成自然成章的,绝没有太平盛世某些不入流作家的无病呻吟,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地方上也是这样,合一将家中子弟聚拢在一处,不论男女,自己教授,算是开设“家塾”,四书五经、二十三史、书法家规,都讲一些,家中几个姑奶奶也就借着这个机会通了文墨,有时候合一还会让大家一起连个上下联,从最基本的花对月鸟对虫山清对水秀,柳绿对桃红,到平仄的韵头韵脚,四声八病,听得懂听不懂的都跟着一起。
不得不说,一个人读书与不读书,从内到外散发的气质是截然不同的,尤其是水家这几位大小姐。除了大姐年岁稍大,正儿八经的将自己那一双脚缠了标准的三寸金莲之外,其他两个妹妹都是缠没两天,就“妇女解放”,自行打开了,她们姐几个,通身气度已然不凡。先说衣服,那个时候很多家的女孩子都要会做女红,水家虽是生活较为宽裕的人家,但是说有的穿着还都是自己做的,水家小姐们的衣服永远是当下最流行的款式和颜色,当然,面料也是一等一的,在乡里也称得上流行风向标了,偏襟长袍,都包着撞色的包边,盘扣打的精致而标准上面还带着小粒的珍珠,真丝手帕熏了香,走到哪里都带着淡淡的香气,由于从来不用做农活,她们姐妹永远穿的都是纱裙或者丝绸裙子,荷叶边,藕荷色系居多。
几个姐妹都爱洁净,自己的房间一应物品,任何时候都一尘不染,与人相处永远春风和润,修养真是到了家。
既然无力改变整个社会,只能埋头于家中事务,合一在教授家中子弟的同时,也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对经史子集的研究当中,他是从八股取士崭露头角的人,可他对于八股文那一套,总还是觉得不适用,怎么说,主要是不接地气,也正因为不接地气,所以教育永远是在一个小圈子里的事情,无法普及。他意识到,一个民族若要强大,首先需要有思想,首要需要唤醒人们的思想,同时代的树人先生,不也是有着同样的认知,弃医从文,大声呐喊,匕首投刀,疾呼着用尽自己的生命来唤醒这个沉睡已久的民族吗?
合一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教育一天不普及到人们大众,大众的心智就一天不开启。他虽然没有刀枪,他没有上战场杀敌,可他有脑子啊!他要用自己的方式,牵头改变落后的教育状况,首先,要让人们识字。
当然了,还有一个很好的契机,那就是,公派的县政府负责人、新任的县长老爷也到任了,合一也算是带着乡民们平稳有惊无险的过渡了这一年,功德圆满。新任县长虽是个武夫,却也欣赏合一的才华、主要还有声望,或许可以叫:影响力。一纸任命书下来,合一转而成为了教育局长。
现在,我们不得不仔细的看看这条河了,乍一看,没甚特别,北方的平原怎么说来说去调子大抵也都是差不多一个调子,只是风土乡情日日浸染在这些静态的景物中,便着上了色,藏着自己记忆的地方,自是与他处不同。
《魏都赋》注云:鼓山又名滏山,滏水源出山麓。
源于太行山的这条河名曰滏阳河,不折不挠弯弯曲曲的一直流到津门,与海河汇为一处入海。河水静静的流淌见证了千年的岁月,千年的沧桑。土地和河水静默无言,他们任由一切发生、发展,籍着这条河的关系,两岸生活的人们填填肚子是不成问题的,当然还有一点是上天要恩赐,多少要靠些运气,没有暴雨,没有灾害,如果赶上有天灾的时候,问题也不太大,左右不过是人命顶上,人在最绝望的时候,是无暇顾及自身之外的其他的,何况,很长一段时期以来,人命很不值钱,没有办法,放到任何一个时候,都无法用非黑即白的理论来验证一些事情的正确性,这时候就会非常能够理解杜甫诗中所描绘的那些冷酷悲惨赤裸裸的现实,整个国家,都病了,人,又能好到哪去?
河,还是这条河,静静的流淌,不发一言,任你取她的水,任你捕她的鱼,任你在她的身体里沐浴,任你在她的岸边玩耍,任你行驶在她的胸膛,所有的一切都任由你。每个人都会从这里经过,她清楚的了解每一个人,知道所有的悲欢离合,但她从不会因为这个人的作为、地位、遭际等等而有所偏待,她公平,永远一视同仁,她就在这里,真是应了那句话“若要如何,全凭自己”。
合一能做的事情实在是有限得很,不能做民族的败类、国家的汉奸走狗,他除了在尽自己努力保住一方乡民的性命的同时,只能在浩瀚的书籍中寻找民族的记忆,慰藉心灵。说到这里,突然就理解了晚清为什么能出那么多的训诂学家,为什么有清一代古代各类文学发展到了一个极致,一个峰点。
他们在逃避,在书中逃避,这个民族每到乱世,总是文化发展辉煌的时刻,春秋战国如此、魏晋南北朝如此,此刻亦如此。生在这几个时代的人们是不幸的,他们过不上安稳的日子,无论世家大族还是普通百姓,都一样的惶惶终日,朝不保夕。而这几个时代的文人们又是幸运的,他们所有的感悟都是内心最真实的反映,是残酷的,是一气呵成自然成章的,绝没有太平盛世某些不入流作家的无病呻吟,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地方上也是这样,合一将家中子弟聚拢在一处,不论男女,自己教授,算是开设“家塾”,四书五经、二十三史、书法家规,都讲一些,家中几个姑奶奶也就借着这个机会通了文墨,有时候合一还会让大家一起连个上下联,从最基本的花对月鸟对虫山清对水秀,柳绿对桃红,到平仄的韵头韵脚,四声八病,听得懂听不懂的都跟着一起。
不得不说,一个人读书与不读书,从内到外散发的气质是截然不同的,尤其是水家这几位大小姐。除了大姐年岁稍大,正儿八经的将自己那一双脚缠了标准的三寸金莲之外,其他两个妹妹都是缠没两天,就“妇女解放”,自行打开了,她们姐几个,通身气度已然不凡。先说衣服,那个时候很多家的女孩子都要会做女红,水家虽是生活较为宽裕的人家,但是说有的穿着还都是自己做的,水家小姐们的衣服永远是当下最流行的款式和颜色,当然,面料也是一等一的,在乡里也称得上流行风向标了,偏襟长袍,都包着撞色的包边,盘扣打的精致而标准上面还带着小粒的珍珠,真丝手帕熏了香,走到哪里都带着淡淡的香气,由于从来不用做农活,她们姐妹永远穿的都是纱裙或者丝绸裙子,荷叶边,藕荷色系居多。
几个姐妹都爱洁净,自己的房间一应物品,任何时候都一尘不染,与人相处永远春风和润,修养真是到了家。
既然无力改变整个社会,只能埋头于家中事务,合一在教授家中子弟的同时,也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对经史子集的研究当中,他是从八股取士崭露头角的人,可他对于八股文那一套,总还是觉得不适用,怎么说,主要是不接地气,也正因为不接地气,所以教育永远是在一个小圈子里的事情,无法普及。他意识到,一个民族若要强大,首先需要有思想,首要需要唤醒人们的思想,同时代的树人先生,不也是有着同样的认知,弃医从文,大声呐喊,匕首投刀,疾呼着用尽自己的生命来唤醒这个沉睡已久的民族吗?
合一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教育一天不普及到人们大众,大众的心智就一天不开启。他虽然没有刀枪,他没有上战场杀敌,可他有脑子啊!他要用自己的方式,牵头改变落后的教育状况,首先,要让人们识字。
当然了,还有一个很好的契机,那就是,公派的县政府负责人、新任的县长老爷也到任了,合一也算是带着乡民们平稳有惊无险的过渡了这一年,功德圆满。新任县长虽是个武夫,却也欣赏合一的才华、主要还有声望,或许可以叫:影响力。一纸任命书下来,合一转而成为了教育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