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从前觉得霄性子冷,不爱笑,却从未想过灵动可爱的婵有朝一日会变得比霄还冷酷。

    战争真残忍。

    孙妈眼眶红红的,取来碗筷坐到婵对面。她有些局促,并不动筷。

    婵又说:“刚去昆明时家里还有帮工,那时我们都一桌吃饭,爸爸也说从前规矩太多,思想太旧。”

    孙妈听了这话,这才没那么紧张,再抬眼看婵,婵已经小口小口吃起饭来。

    饭后婵出巷去,到马伯那儿买来小份冷碗回家,吃罢才觉不那么热。回屋后没有午休,而是接着看,大约快两点时,院里有车铃响了声。

    霄回来了,实验的事似乎告一段落,他终于有时间陪她逛北平城。他们离家多年,自然也想看看这些年里北平的变化。

    婵没有拒绝,推上自行车与霄出门去。

    下午两点的太阳正热,但不毒辣,像是在替这座古老的城疗伤,用阳光滋养万物。婵与霄骑车走在街边,阳光下的北平渐渐变得色彩鲜明起来,婵的目光细细扫过所有色彩,想把它们记住。

    “在想什么?”沉默了许久,霄问她。

    “在想科学很伟大,它能记住人记不住的东西。”婵望着一家旧时去过的照相馆,说,“不知道什么时候中国才能拍彩色的相片和电影。”

    这些年间她回忆不起北平的颜色,小时候的相片都是黑白的,于是再怎么回忆都像是在看黑白电影。现在回忆昆明倒还有许多色彩,可是多年以后再回忆呢?

    “快了。”霄说得很笃定,“外国人有的我们也会有,战争阻碍了我们的发展,现在……等一切结束吧,那时候我们会有足够的人才为祖国做贡献。”

    霄虽然多数时间都待在实验室,但他的眼光放得很远,婵从来都相信他会做出番大事业,也知道他要做的事是要远离家庭的。

    她静静地骑着车,车轮在地面上轧出沙沙的声响。

    他们骑车路过旧时的商店和银行,偶尔见到些新建筑,也有再也找不着的店面,比如那间父亲喜欢的茶汤店。

    婵渐渐感受到阳光伸出的灼热火舌舔舐着她的皮肤,但没有说给霄。

    霄也没有觉察,接着问妹妹话:“最近在读些什么书?”

    “陀思妥夫斯基的。”

    霄不由一笑,说:“婵现在读书比我多,我只在鲁迅先生的文集里见过这个名字,和托尔斯泰放在一起。”